第14章(1 / 2)

张弦大着胆子说:“万岁,您昨夜刚刚宠幸了卓雅人,今日怎么一点赏赐都没有?”也没有叫立承堂载录?后面这句张弦没敢多嘴。

“咳咳咳……”

“万岁!”

永安帝推开张弦,止了咳抬头恨恨地训斥:“朕若宠幸了他,又岂会不叫立承堂载录!”

“啊?万岁,您昨晚没宠幸卓雅人啊?奴婢还以为……”

永安帝莫测高深地说:“他想慢慢来,朕又何必显得过于急色,他总归是跑不了的。”

张弦:“……”

“不过有件事你倒是提醒了朕。朕今年留下的贡茶,你送一半到锦瑟宫去。”

“……是!”

张弦走了,还是没弄明白昨晚万岁既然没有宠幸卓雅人,那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回事?永安帝一个人坐在龙椅上,却是在回味昨夜的“销魂”。

昨夜他一吻卓季,对方就想吐,他当时是极恼的。不过在他让卓季帮他用手的时候,卓季没有拒绝。尽管那人是不大愿意的,但还是认认真真地用手给他弄了出来。而永安帝之所以今早春风满面,却不单单是因为他与卓季之间的关系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最主要的是,卓季的反应太青涩了。卓季是宿慧者,在情事上却如此青涩,这说明什么?说明卓季在那一世,是处子。这令永安帝极为愉悦,愉悦到连卓季说被他吻好像在被怪物吻一样都没有真正的发怒。

当然,遗憾是有的。卓季不肯露出自己的身体,他是真的不喜欢自己 哥儿的身子。永安帝不禁有些苦恼。

锦瑟宫的西侧宫在永安帝的赏赐下,全部改造成了卓季需要的药房,一应制药、配药工具也交由太医署置办齐全。一些设备太医署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卓季也不打算解释,只是画了图纸让永安帝给他弄成成品。永安帝自然是转手就交给了太医署。

在奉天殿吃了些点心,永安帝便去了锦瑟宫。遇到政事不繁忙的时候,永安帝通常上午处理国事,下午就是自由时间,探望太后,去各宫坐坐,悠闲悠闲。结果到了锦瑟宫,卓季在药房忙。小慧和常敬帮他处理了药材后就被他赶了出来,永安帝派来的两名武寺守在药房的门口。询问之后得知卓季确实在忙,午膳都是在药房里吃的,永安帝在卓季的房里坐了会儿就走了。

得知陛下来了,德 惊讶极了。他急忙让阿珠给他整理了一下妆容,匆匆带着儿子辰 出去迎驾。

见到德 ,永安帝就说:“朕今日无事,来看看你和辰 。”

二皇子南容辰 规规矩矩地给父皇行礼,规规矩矩地喊了声“父皇”。永安帝非常难得地抱起了二皇子,还掂量了掂量,德 脸上有了难掩的惊喜。把辰 交回给顾养嬷嬷,永安帝一边往屋里走,一边说:“辰 的气色看上去好了许多,现在平日里都吃些什么?”

德 笑着回道:“ 儿最近多吃蒸煮、性温的食物。之前卓雅人送了食疗的方子,还给了不少调养的法子,臣侍每日照着做, 儿的身子确实好多了。”

永安帝理所当然地说:“他是懂得多些,你平日里无事可以多去他那里走动走动。他这人不喜装扮,要他出门实在是给朕丢脸。”

德 的笑容顿了下,接着笑容加深,随着皇帝坐下后说:“臣侍其实也早就想过去见见了,只是听说卓雅人身子不好,怕打扰了他。”

永安帝接过宫女送上的茶水,说:“他的身子倒是没什么大碍,就是日日夜里睡不安稳,白日就显得没精神。来了困意就要赶紧打个盹儿,不然身子吃不消。”

德 关心地问:“请太医看过了吗?”

永安帝:“他自己就懂医术,老毛病,娘胎里带出来的。他给辰 备了什么方子?”

德 立刻朝福全示意,福全取来一个带锁的檀木盒子,德 从腰上的荷包里取出钥匙,打开箱子,看得出很宝贝箱子里的东西。德 的这一做法无形中增加了永安帝对他的好感。

“卓雅人写了许多。臣侍对着 儿的情况,照着卓雅人上面写的,选了几个方子,发现对 儿确实有好处。”

德 把盒子里的十几张纸全部拿出来,又指出哪些是用在儿子身上的,还特别抽出五张纸:“这是卓雅人画的小儿推拿图。这一月来,臣侍每日给 儿推拿胸腹、肠经、脚底穴位,再配以调养的食补方子, 儿的身子确实比往年这个时候好了许多。前阵子 儿又咳嗽,太医说是肺热,臣侍没让太医开汤药,按照卓雅人的方子,一日两次贝母冰粮(意:冰糖)炖梨,三日就好了。卓雅人说,是药三分毒,小病小痛还是以食疗为主。 儿自小就常吃药,身子却总不见好,臣侍觉得卓雅人这话有几分道理,便想试试看,没想,还真好了。”

德 说起儿子,话就多了。二皇子是生来体虚,德 就总是给他吃大补的东西。看过卓季送来的小儿喂养事项后,他发现自己喂养儿子的方式有很多与卓季所写的背道而驰。德 一下子就慌了神。德 给儿子大补,儿子却是越来越虚,德 也是急病乱投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按照卓季所提的方法来,没想到儿子的情况确实有好转。儿子腹泻少了,精神好了,吃饭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永安帝把每张纸上的内容都看了,连连点头:“他写的这些确实很有道理。你可有给贵 一份?”

德 回道:“这才一个月,臣侍是想再多些时日看看再给贵 送过去。有些地方臣侍自己也不大懂。这每日要晒足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提高钙质的吸收,这何为钙质,还要补钙?还有要多吃诸如谷米、黍米等粗粮,这粗粮是指粗制的粮食?这粗制的粮食怎能给皇儿吃。还有要食鸡肝、猪肝,要补锌,这又何为补锌?可卓雅人又说,小儿缺锌会影响发育,臣侍很是担心。还有这补铁,说要多食瘦肉,红肉,这铁怎么会在肉里?臣侍看的是着实糊涂。”

永安帝把纸放回去,说:“你不若改日去锦瑟宫问问他。按规矩,他该来拜见你。朕免了他这规矩,就委屈你屈尊去他那儿了。”

德 马上说:“只要是为 儿好,臣侍又有何屈尊一说。卓雅人不便前来,臣侍去锦瑟宫又有何妨。臣侍还要多谢他送来的这份厚礼。”

“你能这么想,朕很欣慰。你也可叫他给你瞧瞧。若他能帮你调理好身子,或许你能再为朕生个一儿半女。”

德 面露羞涩,又有些感动。永安帝抬手搂住他,把他带到怀里:“朕知道,这么多年,你们受委屈了。程氏势大,她又是明宗皇帝亲赐给朕的皇后,朕暂不能动她。你们的委屈,朕也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德 的眼角有了泪,他抱住皇帝,哽咽:“陛下,臣侍,不委屈。您给了臣侍辰 ,给了臣侍在这宫中能立足的地位。臣侍只恨自己无能,连累了 儿,让陛下您担心。”

永安帝拍拍德 :“这不能怪你,你生 儿时险些丧命。朕身边的旧人只有你们几个了,你要照顾好 儿,也要照顾好你自己。”

“陛下……”德 抱住皇帝,还是没能控制住心中多年来的压抑和委屈。

永安帝这一晚要留宿德 的云 宫。得到这一消息的宫中诸人反应不一。永安帝身边的旧人,最得宠的就是嘉贵 。德 在东宫的时候,只是永安帝身边的一名妾侍。明宗皇帝很在意永安帝的子嗣,在永安帝才十三岁时就让他有了一个正妃,三个妾侍。翌年又给他迎娶了两名侧妃,十六岁时又多了四名妾侍,待到十八岁,永安帝身边又增了五名通房。永安帝那时候不仅是皇太孙,更是一头种猪。他对此特别的反感,但无力阻止。不过不知是不是因为有善妒有善于伪装的程氏在,永安帝是皇太孙时一个孩子都没留下。

永安帝登基为帝后,曾经是他通房的丫头和侍 ,要么被程氏找借口处死了,要么被她打发出了宫。如今健在且正常的也就嘉贵 、惜贵妃和德 三人。之前太后提到过的李氏在永安帝登基后也不过被封了个贵人,结果仍不被程氏所容,被逼疯后,按规矩永安帝把她降为了答应,被程氏安排在东八宫最偏僻的华清宫的侧宫偏殿。

而永安帝登基之后因为三王之乱,永安帝登基的前四年都抽不空来选秀。三王之乱后,永安帝又忙着恢复国力,平息三王之乱给国内造成的影响,永安帝登基后的第一次选秀一直推迟到永安七年。今岁是永安帝登基后的第二次选秀,结果因为三道两年大旱又耽搁了。所以永安帝的后宫还真是没多少人。巫蛊案之后,永安帝的后宫妃嫔和侍 现在加起来二十人都不到。这也是为什么言官没有就永安帝要选秀一事表达不满,再清流的言官都会觉得陛下的后宫太单薄了。一些高门大户的公子哥房里的妾侍、通房加起来都比皇帝的妃侍多。

“陛下今日去了锦瑟宫,怎么又去了云 宫?”嘉贵 挺纳闷。昨日陛下怒气冲冲地去了锦瑟宫,众人都以为锦瑟宫的那位触怒了龙颜,结果谁曾想,陛下去了之后不仅没有降罪,反而一直呆到今早上朝才出来,而且面带喜色。各宫都在猜,那位到底有什么狐媚手段能让陛下的情绪转变如此之大。这今日陛下又去了锦瑟宫,各宫都以为陛下肯定又要流连锦瑟宫了,结果陛下却又去了云 宫,众人纷纷表示看不明白。

昌安摇头:“听说是陛下等了半天都没见着卓雅人,一气之下就去了德 那儿。”

嘉贵 惊讶:“陛下没见着人?”

昌安:“奴婢也只是听说。这消息也是从锦瑟宫的采仗宫人那边传出的,卓雅人身边的都是他自己的人,很难探听到可信的消息。”

嘉贵 长叹一声:“陛下如今的心思都在卓季身上,还能想着我们这些旧人,没有太冷落,本宫也不求别的了。”

昌安:“主子,陛下虽然还是时常过来咱们华阳宫,可陛下对主子您的宠爱不及对锦瑟宫的十之一。太后娘娘难道真的就任由陛下如此?”

嘉贵 :“太后的话里有话。就是不知,太后未曾见过他,却为何如此维护他。他身上,定有什么让太后和陛下都为之看重的地方,而这是本宫等人无法相比的。”

昌安皱眉:“外头都传锦瑟宫的那位会医术。陛下亲自命张总管负责把锦瑟宫的侧宫改成了药房,还让太医署给锦瑟宫置办了不少的药材和配药工具。”

“外头都怎么说?”

王保去太医署的事瞒不过宫里的人。永安帝知道了,其他人也都知道了。昌安把他打听到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主子,嘉贵 快速转动手里的佛珠,想到了另一件事。卓季给德 送了谢礼的事不是秘密,至于谢礼是什么,德 没有透露,但还是有些风声传了出来。锦瑟宫送给德 的礼物事关二皇子,据说二皇子最近身子骨强健了不少就与锦瑟宫送的那份礼物有很大的关系。

德 不受宠,还是皇帝妾侍的时候就不得宠。因为生下了二皇子,又是兵部尚书的 哥儿,这才被提到了 的位份上。皇帝出了锦瑟宫,没有去华阳宫,没有去毓娴宫,却转而去了往常两三个月都不见得会去一回的云 宫,嘉贵 心里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