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2)

抖抖肩,好似抖落了什么包袱一般,卓季哼着歌进屋了。小慧和常敬的头顶犹如一群乌鸦飞过。

而德 带着儿子回到云 宫后,对卓季的看法却是大为改观。对照着卓季给他写的单子,德 一样样地吩咐下去。等到他吩咐完毕,却是一个时辰后的事情了。福全奉上热茶,感叹:“主子,奴婢没想到卓雅人竟是那般的邋遢,不过卓雅人的模样还真是好看,若是气色更好些,怕是郸阳宫里头模样最出挑的了。”

德 喝下一杯热茶,舒了口气:“他如此邋遢却得了那样的盛宠,足以说明他不是以色事人之人。他身上有着明显的药味。陛下宠他,怕是另有缘由。今日之事你不许多舌。”

“主子放心便是,奴婢不会多言的。”

而心里,德 却在想,卓季的雍容与贵气或许比不上郸阳宫里之前最为得宠的嘉贵 ,可卓季的身上,有一种,德 不好形容,但却是他从未在旁人身上看到过的气质。那种气质很矛盾地竟然出现在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人身上。那是一种,似乎经历过种种沧桑之后的沉淀,不尖锐,不锋芒,却不由自主地令人想要探究与靠近。只是这一面,德 就明白为何圣上会如此宠爱他。

“郸阳宫此后怕不会平静了……”

“主子?”

“没什么。”

奉天殿,永安帝这一上午的工作效率那是相当的高。而且谁都能看得出来皇帝陛下的心情是相当的好。待永安帝放下笔,拿起茶碗,身子往后一靠,一副准备休息的模样后,张弦立刻上前:“万岁,吴绍王世子在外候了多时了。”

永安帝抬眼:“让他进来吧。”

张弦立刻吩咐冯喜去传话。很快,一位身材消瘦,脚步虚浮的年轻人低着头匆匆进来,跪下行礼:“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

“谢陛下。”

南容时珠站了起来。南容时珠是永安帝的宗亲堂弟。明宗皇帝在位期间,俣国有两位郡王,一位“献(闲)义(逸)王”,一位“吴(无)绍(少)王”。从两位郡王的封号上就可看出他们在俣国的地位。而三王之乱与其说是明宗皇帝给永安帝留下的隐患,不如说是给永安帝留下的树立帝威的垫脚石。

南容时珠是吴绍王府的世子,是一枚妥妥的纨绔子弟,在兵部挂了个闲职。当然,对此,永安帝是乐见其成的。南容时珠好色,并且从不掩盖自己的好色。家中妻妾成群,还养了不少的外室。南容时珠比永安帝小了四岁,看起来却已经是一副被掏空身子的虚弱模样。

永安帝语带斥责地说:“世子妃日前进宫,跟太后哭诉你在外是越来越不象话,什么人都往府里接。你瞧瞧你现在的样子,早晚有一日你得死在谁的肚皮上!”

南容时珠尴尬地笑:“陛下,臣最近已经收心养性了。”

“朕可看不出来。既然你说你已经收心养性了,那就在宫里住上几日,让朕看看你是不是收心养性了。”

“陛下!”南容时珠吓得站了起来,陛下这突然是来的哪一出啊!

永安帝:“朕也不想哪日听到消息,说你英年早逝,死在了谁的肚皮上。大兴宫那边近日正好有份差事,你去领了。做完之前,不许回府。朕会让人看着你。”

南容时珠跪下:“陛下,臣,接旨,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只是,臣进宫匆忙,什么都没带,臣……”

“宫里不缺你那点儿东西,你直接去吧。”

南容时珠一脸懵,完全不明白他怎么入了这位的眼,竟然会主动给他安排差事。这到底是福还是祸啊!

南容时珠被留在了大兴宫,南容时珠的父亲,现任吴绍王赶紧进宫面圣。永安帝对吴绍王说了实话。只说他得了一份滋阴补肾、强身健体的药,他自己吃了,感觉不出好坏,南容时珠的身子严重亏损,趁着把他拘在宫里,一来让他远离外头的莺莺燕燕。二来,给他调养下身子,说不准能多生几个孩子出来。南容时珠好色,可子嗣不丰,膝下就只有一儿两女。吴绍王又喜又忧地谢恩告退,不敢去猜陛下所说的那种药是真的有效,还是以此为由给他们吴绍王府提提醒。可吴绍王左思右想又想不出自己做了什么惹了陛下不快。从奉天殿出来,吴绍王就递了帖子,要去拜见太后。

第20章

这一天,永安帝没有再去锦瑟宫。他如常地去见了太后之后,就去了华阳宫。大皇子南荣辰 白日在冬夜堂读书,要酉时才能回到华阳宫。等到他八岁,就要搬出华阳宫,搬到大兴宫的皇子所去居住。为此嘉贵 想起也心忧不已。南容辰 去了皇子所,可就只有他一位皇子在那边,又离开了母父身边,如何不叫嘉贵 担忧。

永安帝的到来,让嘉贵 的脸上有了难掩的喜色。卓季受宠没有引得后宫怨声载道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永安帝对后宫没有失宠的妃子、侍 ,还是尽量做到了雨露均沾。到惜贵妃的毓娴宫和嘉贵 的华阳宫的次数也没有减少。程氏死后,嘉贵 上请太后,把燕宣发配到了西三院。被嘉贵 赶出来的人,没有哪个宫的贵主会收留。这边卓季离开了西三院,那边燕宣就被送了进去。永安帝没有降燕宣的位份,但燕宣现在也和被打入冷宫没有什么区别。

“陛下今日不忙吗?”嘉贵 亲自给永安帝送上茶水,问。

永安帝回道:“国事再忙,朕也要抽出时间来看看你。”

嘉贵 脸上的笑容加深,坐到了永安帝的身边。永安帝吹了吹热茶,抿了一口,问:“辰 最近可好,朕近日太忙,都没顾得上去冬夜堂检查他的功课。不过听陈阁老说,他读书很用功,也很用心。”

嘉贵 忙说:“劳陛下您挂念。 儿读书用功,也是因有陛下您管教在前。”

永安帝:“也是你教的好。不过也要注意身子,他毕竟还小,切不可因过于用功而伤了身子。”

“陛下放心,臣侍日日注意着他的身子,不敢轻心。陛下,最近天干,臣煮了些梨水,臣这就让他们送上来。”

“好。”

永安帝看到了棋盘上嘉贵 还未下完的棋,他起身走过去坐了下来。嘉贵 吩咐完昌安后跟了过来,坐下。

永安帝执起一颗白子:“来,朕陪你把这盘棋下完。”

嘉贵 含笑地执起黑子。嘉贵 是永安帝的青梅竹马,琴棋书画的造诣在后宫中可说是无人能及,就是前皇后程氏都比不上。一盘下完,输了棋的永安帝却是兴致大好:“不愧是韶尧,这么多年,朕还是甚少能赢得了你。”

嘉贵 道:“是陛下让着臣侍。”

昌安适时地送上杏仁梨水,嘉贵 接过来摸了摸碗,不烫手,这才送到永安帝面前。永安帝几口喝掉梨水,满意地点点头,把空碗交给昌安。

嘉贵 道:“陛下近来为国事烦忧,切要注意身子。”

永安帝整个人窝进软椅里,神态放松地说:“这两年的国事确实繁杂了些,加上又有一帮子不争气的蠢材。好在旱灾算是过去了,剩下的事就看吏部、户部、刑部和大理寺的调查。”

永安帝主动提到了朝政,嘉贵 却是不能多嘴询问的,他只能说:“陛下英明神武,再难的事也能平安度过。”

永安帝笑笑:“你对朕倒是有信心。”

嘉贵 :“因为您是陛下。”

永安帝随口说:“卓季也常说朕英明神武,可越是这样,朕有时候越觉得还不够,还远远不够。”只是那看似鲁莽的王莽所做的一些事,都是他这位被很多人称为明君的帝王想不到,更做不到的。

嘉贵 心下一动,不动声色地说:“卓季如此说,想必也同臣侍一般极为崇拜陛下了。”

永安帝哈哈笑了两声,摇头:“他?他认为朕英明神武或许是真,但要说崇拜朕,却绝对没有。”

“陛下您真是宠爱他。”嘉贵 难以保持脸上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