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帝坐在龙椅上,接受了 臣的叩拜。从太极殿回到郸阳宫,永安帝直奔翔福宫。踏入翔福宫的宫门,看到那个站在前方笑着等候他的人,永安帝也露出温柔的笑容,走上前去一手握住对方的手,一手搂住对方的腰,把人带进了屋里。这一生,顺 卓季都会是他背后的那个不能缺少的人。他庆幸那一夜,他因心情烦乱去了西三院。他遗憾,那一夜,他去的太晚。
第234章 十二年过去
夏日的清晨,太阳刚蒙蒙亮的时候,西翔城的城门开启,早已等候在城门内外的人们拿着自己的身份证件急匆匆地进出西翔城。进出的队伍中随处可见大型的商队和去往京城周边各地的便捷马车。
而在一组车队由骑在高头大马的侍卫们护送进城时,看到被护卫在中间的那辆四轮双头马车上印的“秦”字,来往的行人和商队、马车纷纷避让。四轮马车内的车帘是拉着的,外面无法透过玻璃车窗看到车内的情况。
而此时的马车内,即将年满18岁的秦王南容辰 却是侧躺在可折迭的座椅上睡觉。他的贴身侍卫秦实海和贴身寺人萧定安静地坐在车内。当马车快驶入天宇宫所在的禁卫区时,萧定轻轻推了推主子:“殿下,到了,您该起身了。”
熟睡中的秦王睁开了眼睛。迷茫只是一瞬,清明很快占据了他的双眸。坐起身来,秦王从萧定的手里接过湿毛巾,擦了擦脸,让自己更清醒一些,然后把毛巾交给萧定,又接过杯子漱了口。秦实海已经拿过了外衣。简单洗漱了一番的秦王穿上外衣,由萧定给他整理头发,在车队行至宫门前时,他已经穿戴整齐了。
秦实海下了马车,向宫门守卫展示他的证件。守卫没有因为是秦王的马车而立刻放行。秦王掀开车帘,露出自己的脸,也拿出自己的身份证件。守卫核对无误,也检查了车内没有身份不明的人,对秦王行礼后放行。秦王的护卫队留在了宫外,只有他那辆象征身份的双头四轮马车得以驶入宫门。
萧定的心情十分的激动。自从天宇宫修建完毕,他每次都只是随殿下回京匆匆观赏一番,这次回来殿下很可能会留在京城,他有足够的时间好好体会天宇宫的汇鸿大气了。
天宇宫,于永安十五年十月筹备建造,永安十六年四月永安帝正式下旨,由工部、户部、吏部、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分院共同协作,共征调三万五千名徭役花费了三年时间建造完成,之后又陆续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完善细部。天宇宫的选址距离东洛城一百余里,天宇宫建成之后,以天宇宫作为内城中心,创建新城西翔城。整个西翔城无论从布局还是到建筑,都与东洛城形成了天差地别。
西翔城从天宇宫到普通的房屋,有八成是混凝土建筑,其余两成是木质结构,而所有的木质结构建筑多为观赏性建筑。整个西翔城内的道路全部为水泥或新型青砖铺设,城内的道路也被精细地划分为车行道和人行道。和西翔城相比,东洛城就显得无序且杂乱。西翔城及周边的土地寸土寸金。新式的高层建筑和奢华的别墅区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西翔城内根本看不到普通的马车、轿子,路上跑的都是大小各异的四轮马车。
西翔城的占地面积也是东洛城的三倍有余。西翔城又分为内外两城,外城又分为四个区,分别是东麟区、西央区、南应区和北道区。
东麟区是西翔城的商业集中地,也是海外各国来使的使团馆所在地。京城最负盛名的宝芝林大药房就搬至了东麟区。
西泱区是文化教育集中的区域,由原东洛城迁来的百老剧院、太学院、皇家军校、皇家医学院、皇家理工学院、皇家商学院和皇家大学等闻名俣国内外的高等学府都坐落在这里。
南应区和北道区都是住宅集中区。这里有着便利的交通和生活服务区域。也有着相对应的基础教育学堂。南应区是达官显贵居住的区域,可以看做是贵族富人区。北道区居住的多为普通人。那些面向来往商户和游客的普通客栈、酒楼在北道区居多。那些上了星级的高档客栈、酒楼,就以在东麟区为多。
南应区的住宅大部分为别墅或私人园林式的宅邸,也有少数的高档公寓。这些房屋有的可以自由买卖,有的则只有使用权。这里三分之二的房屋产权归皇家所有。住在这里的高官们拥有的居所都是御赐,等到他们退休之后就需要把房子还回去,除非皇帝下旨把房子赠予某位大臣,那这套房子的产权才归大臣所有。
如隋国公林府、兴乐侯史府、长安侯秦府、常定侯潘府,已退休的首辅海士璋的海府都是御赐府邸,产权归各自所有。哪怕是他们日后离开朝堂,他们所有的这套高档住宅也是他们的私产,皇帝不会收回。而那些住在南应区,房子却只有使用权的人,有钱的会在东麟区或西泱区买房子,没什么钱的也会在北道区买套高楼层的商品房。俣国官员的俸禄高,还有房屋补助,哪怕是刚入职的小官员,存上几年钱也能付个首付,贷款在北道区买个小房子。
而内城则以皇宫天宇宫为中心,分为皇宫和皇城两部分。皇宫就是天宇宫,皇城则是皇亲国戚居住的地方。吴绍王、献逸王,已经出宫建府的秦王和齐王的府邸都在皇城内。日后,待各位皇子到了出宫建府的年纪,他们也将会住在皇城。
皇宫天宇宫由原来天授宫倒品字的三个分区扩大到了如今的七个分区,分别为永安帝议政和皇宫庆典集中的“文庆宫”。皇子们读书学习和出宫前居住的“大兴宫”。永安帝后宫所在的“郸阳宫”。宫内贵主们休闲娱乐购物的“九陌宫”。俣国各一级行政机构所在的“枢机宫”。皇家对外事务所在的“紫金宫”。皇家幼儿园、皇家大剧院、皇家演武场、皇家体育馆、皇家会馆、皇家马场都在紫金宫。最后一个分区是皇家侍卫训练、皇室宗庙、东四所、冷宫及一些杂务部门所在的“星宿宫”。
原本存在于郸阳宫的作为选秀所在的西三院,处置有过妃侍的冷宫所在都迁入了星宿宫。西三院也改了名字,叫百华宫。日后的帝王选秀,入宫的秀女端 也没可能有机会在正式进入皇帝后宫前见到皇帝。星秀宫和郸阳宫隔了不知多远,永安帝对西三院厌恶至极,加上他也不会再选秀,直接把选秀的地方丢得远远的,不要碍他的眼。至于之后的皇帝会不会把百华宫迁回郸阳宫,那就不是他需要操心的了。
灼远商行的总部搬出了皇宫,坐落在皇城内。皇城内的那栋规模最大的由3至5层楼组成的建筑群就是灼远商行总部所在地。每个月,皇贵 、德贵 、惜贵妃、明 、昭 、淳 、庄嫔、静嫔都有四次机会出宫前往灼远商行的总部进行办公。在后宫始终低调得体的庄嫔和静嫔得皇贵 的允许,进入灼远商行为陛下做事。萧妃和温妃负责皇家幼儿园的运作,不参与灼远商行的事情。
如今,灼远商行涵盖的商业项目上百,每个月的盈利和流水都是天文数字。天宇宫的建造共花费千万两白银,可户部拿出的不过一百万两白银,大头全部出自永安帝的私库和灼远商行的盈利。灼远商行早已布上正轨,卓季也早已不再参与商行的事情,他的精力全部放在医学和教育事业上。这几年,随着俣国国力的增强,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说全国各地吧,但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开设了基础教育学堂,年满5岁的儿童可以免费入学学习5年,5年后可以参加考试进入更高等的学校。继续入学需要学费,但对于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予奖学金的鼓励。
对于俣国现在而言,9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仍旧任重而道远,但却不是难以实现的。而现在的学子们,也不再以科举入朝为官为毕生追求。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入医学院,毕业后当一名医生。可以入军校,毕业后做武官或进入军工研究院。可以入理工学院,毕业后进入科学研究院或相关机构。可以入皇家商学院,毕业后进入户部下属的商务司。还可以入皇家大学,学习农学、畜牧养殖学、戏剧学、语言学、园艺、茶艺、布艺等学科,毕业后有机会进入朝廷直属衙门,也可以选择相应的机构,就业面也非常广泛。而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其中的佼佼者依旧可以成为朝廷的重臣。
如今的俣国,想要获得地位和身份,通过科举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途径。如今,四院的那些特级、一级研究员们,哪个人的身份、地位和待遇都不比一品大员差。他们甚至可以破格入朝为官。那些朝廷重臣们在南应区可以分到豪宅居住,这些研究员们同样有资格分到豪宅,他们也有足够的收入在东西两区买下高档的房子。那些能嫁给或娶到四院研究院的人家,谁不惹人羡慕。没有专业知识傍身的学子们在朝为官反而不如那些专业性强的学生们吃香。已经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俣国的科举制度会有一次飞跃式的变革。
秦王和齐王分别在14岁时获准出宫建府。只是秦王刚出宫,还没熟悉自己的府邸,就被父皇一道圣旨下放到西北的第四军去了。俣国的军制经过两次大的改革,不再有苍南军、林家军这样个人色彩浓郁的军队。俣国的军队分为陆军、海军和空军三个大的军种。其中陆军的军种按照东南西北中又分为第一至第五五个军,其下再划分为五个辅军。海陆空每个大军种的最高武官都为大将军,每一位大将军在任命十年后会进行调防。若在战事中牺牲,由副将暂时顶上。
秦王在14岁时被派去了第四军历练,从一名小兵做起。齐王在两年后年满14岁时,同样被父皇一道圣旨派去了西南的第三军历练。秦王这一去就是4年,期间只有天寿节和长青节得以奉旨回来。这几年,俣国的兵力投入主要在第三军和第四军。第三军与齐玄国作战,第四军与北蛮作战。对战北蛮,第四军可谓是摧枯拉朽,如今的北蛮已经被赶去了更北的荒凉之地。曾经的北蛮王耶律隆术和他的太子耶律宗义早已死在了俣国大军的炮火下。现在的北蛮分崩离析,失去了原有的土地之后在生存线上挣扎。
西南区,俣国从海上登陆攻入不断骚扰西南边防的齐玄国。第三军凭借军工研究院研究的适合丛林作战的火器配合俣国海军,从陆路攻入齐玄国。去年,齐玄国国君被俘,齐玄国投降。西北,彻底消除了北蛮的威胁之后,俣国开启了陆上跨国商贸之路。陆地与海洋两条商贸线路的发展给俣国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增长。如今的俣国,用万国来朝来形容绝不夸张。在这个世界上多数国家还在茹毛饮血,犹如原始一般的生活时,俣国已经进入了“现代化”。
四年里,秦王从一名隐瞒身世的小兵快速成长为一名都尉。这是他自己实打实挣来的战功。当然,这些战功也是用他身上一道道的伤疤换来的。齐王在第三军也同样参加战事,这次他也收到了父皇的圣旨,召他回京。不过西南距离京城比西北要远,齐王这时候还在路上。
永安帝派了秦王的护卫队去第四军接他,这是某种讯号。第四军的大将军清楚,秦王这一回京,该不会再回来了。相反,永安帝并没有派齐王的护卫队去第三军接他回京。
天宇宫太大了,秦王的马车驶入宫内后又奔驰了二刻钟才抵达郸阳宫的宫道外。秦王下了马车,重新整理了一番仪容,只带了萧定跨入郸阳宫的正宫门。永安帝的奉天殿也比原奉天殿大了一倍不止,功能分区也更加细化。秦王走了很长一段路才来到奉天殿,不意外地得知父皇并不在奉天殿。秦王在奉天殿等候,奉天殿的一位管事公公前往顺 的翔福宫向陛下禀报秦王回来了。
华阳宫内,皇贵 已经知道儿子回来了。按捺住想马上见到儿子的心急,皇贵 先命宫人给儿子熬养身的鸡汤,等儿子过来之后可以喝。八皇子南容辰极如今长住大兴宫皇子所。除了秦王和齐王之外,其余的几位皇子年近相近,与秦王相差了七八岁之多。如今,这些皇子都居住在皇子所,每周可回到郸阳宫与他们的母父呆一天,不过晚上便要返回皇子所。
皇长女长乐公主南容碧儿已是双十年华,十八岁那年,她由永安帝下旨赐婚给皇家大学的一名助教。对外看,公主这是绝对的下嫁。可知情的人都清楚,公主与驸马是两情相悦。永安帝不需要他的女儿为俣国联姻,也不需要更不喜欢他的女儿用公主的身份来联络朝臣。公主嫁给一名做学问的老师,最合适不过。
永安帝没有给公主建公主府,他重新制定了皇家子嗣婚嫁的规矩。公主和王哥儿出嫁,仍保留皇家头衔,但不再单独建公主府、王哥儿府。陪嫁中的房产也不作为公主府和王哥儿府存在。公主和王哥儿出嫁后便要住在夫家,若不愿意,两人可单独在外居住。公主和王哥儿嫁人也如普通人那般享有普通的婚姻生活。公主和王哥儿享有皇室待遇,驸马也有额外的俸禄。总归一句话,公主和王哥儿出嫁了,除了仍具有头衔和皇家福利显示其不凡的身份,多余的规矩不会再有。
没有公主府、王哥儿府,驸马可以和公主、王哥儿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不仅有利于夫妻(夫)两人的感情和谐,也有利于皇室的稳定。
不过驸马不能做官,不能从政的规矩依然保留。同时永安帝还加上了驸马不能担任四院要职,不能担任皇家直属学院校长的规定。总归一句话,出嫁了,就安安心心相夫教子,不要想着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夫家一起谋权夺利、结党营私。
17岁的二公主年初刚被赐婚,驸马是俣国一位炙手可热的话剧演员,二公主是对方的狂热粉丝。二公主的生母是在宫里存在感很低的瑾 。因为照顾七皇子南容辰 ,和昭 童颐风、淳 戚一果的关系紧密了许多。南容辰 三岁后去了皇家幼儿园,童颐风没有收回瑾 对儿子的照顾权,仍旧允许瑾 照顾儿子,直到现在,瑾 还会时不时地亲手给七皇子做衣裳。
对于这门亲事,瑾 是犹豫的,对方怎么都是个戏子。可童颐风对对方的评价很高。对方和一般的戏子不同,人家还是皇家大学戏剧表演系的优秀学生,是有学识傍身的。今后很可能会留校成为戏剧学院的老师。想到这一点,瑾 就同意了。
三公主、四公主、五公主都还没年满十五,还没有被赐婚。不过依照永安帝的心思,这三位宫主的夫家都不会位高权重。五公主宁国公主是封号仅次于长公主“镇国公主”的如今宫中地位最高的公主。他的夫家自然会比其他四位宫主的地位高,但也不会是朝廷重臣或四院的核心科学家。
自从惜贵妃生下一双儿女后,郸阳宫就再也没有龙嗣出生了。永安帝也一直没有再选秀。多数时候,永安帝都宿在翔福宫内。其他各宫,永安帝偶尔也会去过夜。每月皇贵 、德贵 和惜贵妃处他都会过去,平衡后宫。
自从卓季离开西三院,成为永安帝后宫正式的一员,十二年过去,已经29岁的卓季始终未曾孕育龙嗣。那些渴盼他能为陛下生下龙嗣的人也渐渐绝了这个期盼。永安帝已经四十有二,尽管没有朝臣明着提出立太子一事,但即便是永安帝自己也明白,太子之事不能再拖了。
第235章 提上议程
翔福宫,永安帝正在与卓季下棋。经过永安帝这么多年的调教,卓季的棋艺终于有了些长进。四十有二的永安帝在五年前也开始蓄须,尽管胡子不长,但也不再是从前的光面。卓季也不再嫌弃永安帝留胡子,算是入乡随俗。到了永安帝如今这个年纪,不蓄须反倒会显得他这位帝王过于轻浮了。随着俣国国力的突飞猛进,万国来朝的实力尽显,永安帝身上的王者之气愈发的浓郁。即便是林燮山、史玉这些永安帝身边的近臣,这两年在他的面前反而愈发的恭敬。宫内外,面对永安帝时的态度一直没变的,也只有卓季独一个。
那是一种会令人不由自主臣服、恭敬、忐忑、谨慎、小心的王者气息。那是绝对的天下主宰不经意间都会拥有的独特气质,那是最优秀的演员也难以表演出的气场。周边,俣国的版图在不停地扩展。海外,俣国已经建立了数十个基地。那些新发现的大陆,如今也有了属于俣国人的城池。俣国人对新大陆土着的态度是友好建交,以自身强大的实力和发展速度令对方日渐臣服,而不是用血腥的手段去压迫。
每年,无数的商船穿梭在俣国的大小港口外。每一年,都有海外的国主派人前来朝贺、进贡。在海外,每一个听说过俣国的人都会目露向往和敬畏,那是他们心目中真正的天堂和伊甸园。俣国的商船是海盗们唯一不敢招惹的存在,因为俣国的火炮和长枪实在是太可怕了。
冯喜从外头躬身进来,禀报:“陛下,秦王殿下回宫了,正在奉天殿外侯着。”
永安帝和卓季同时放下手里的棋子,卓季看上去很高兴:“秦王回来了!”
永安帝:“宣他到翔福宫吧,让他顺母父也看看他。”
“是。”
冯喜退出去传话。永安帝看向卓季:“倒是比朕预计的早了几日。”
卓季:“肯定是接到陛下的圣旨后就一路快马加鞭了。这四年秦王一年只能回来两次,太后和尧哥都很是想念。”对于永安帝把年幼的秦王和齐王派去边关历练这件事,卓季心疼,但也是赞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