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1 / 2)

“二皇兄放心,我绝对听话。”

“哼!你已经没有信誉可言了!”

如果齐王知道,把弟弟带在身边的后果是给弟弟招来那样一个野蛮人,他此刻绝对会下令船队掉头,把弟弟送回去,坚决杜绝一切让那个野蛮人见到弟弟的机会。可惜,有钱难买早知道,当齐王带着宝贝弟弟回到他位于南西州的齐王府时,在王府外等着他的野蛮人,一眼,看到了他身边的宝贝弟弟。

和皇兄一起站在床头,一点都不晕船的南容宝柠举起双臂:“西州,我来啦 ”

海中,海豚露出,仿佛听到了一个人类的声音。齐王搂住弟弟的肩膀,面带笑容。齐王妃在后面喊:“万臻,回屋涂点防晒霜再出来,仔细晒伤了。”

“二嫂我来啦。”

齐王眼神宠溺地看着弟弟跟着妻子进了船舱。回身,他又看向前方的大海,西州,他要回来了!

海水哗啦啦,未来,遥远又长远。

看风筝,飞多远,未断线。

看一生,万里路,路遥漫漫。

看牺牲的脚步,尽化温暖。

暖的心,爱追忆,你的微笑。

滔滔风雨浪。

心声相碰撞。

信将来能力创。

心中的冀望。

终于都靠岸。

未曾绝望……

第284章 番外一 康靖帝(一)

夏日的知了叫恼得人睡不着。宫里的管事公公们带着自己麾下的小太监晚上各处寻刚从窝里爬出来的还未出窍的知了猴。白日呢,则是上树捕捉漏网的蝉。总之,不能叫这恼人的家伙搅了宫里贵人们歇息,特别是平日里最为忙碌的圣上。

蜀地地震,这几日文武各部都为了赈灾和救灾一事忙得不可开交,当今圣上康靖帝这几日休息的时间也明显短了。俣国的版图越来越广阔,海外的属地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政务更加的繁重。也亏得俣国如今各州府、各主城主镇大多都通了铁路,即便没有通铁路,朝廷大力发展的修路工程也令俣国各处的交通比以往便捷了不知多少倍,这才能保证朝廷的政令可以及时下达,地方的政务可以及时上报。只不过蜀地这个地方有点特殊,这里地势条件恶劣,修路都尚且困难,铁路就更是难上加难。唯一的一条直通属地的铁路修了整整八年,从永安帝时期修到康靖三年,耗资巨大。

不过这一次地震,之前对朝廷花那么多钱在蜀地修铁路不理解的官员这个时候不说话了。有了这唯一的一条铁路,救灾物资可以更快地送往蜀地,然后再通过其他的交通工具送到受灾地区。武部下公文,命令蜀地的驻军参与救援,朝廷也派出了军队前往蜀地救灾。俣国如今对处理自然灾害已经有了十分成熟的应对手段,各部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康靖帝在埋头工作,贴身寺人萧定端了一盘东西走了进来。康靖帝闻到了香味,抬头。萧定:“万岁,知了猴炸好了。”

康靖帝放下钢笔,萧定把盘子放在陛下面前,给陛下取来一块湿毛巾。康靖帝擦了手,用筷子夹起一个知了猴放进嘴里,点点头:“味道不错。”

萧定又给陛下换了茶水,端来切好的西瓜。一盘西瓜配油炸知了猴,康靖帝的口味令人惊讶。不过萧定却很是淡定,一看就知道康靖帝没少这么吃。

有人在外面禀报:“陛下,太子殿下来了。”

康靖帝:“宣。”

很快,太子南容修时走了进来:“儿臣叩见父皇。”

“起来吧。”

太子站起来,康靖帝:“刚炸出来的知了猴,太子也来吃几个。”

“是。”

太子上前,萧定又拿来一双玉筷。

父子二人分吃了一盘的知了猴。太子放下筷子,漱了口。康靖帝带着点感怀地说:“以前朕在顺太后身边时,到了夏季,顺太后若得空,就会带着朕去摸这知了猴。洗干净,用盐水泡一泡,往油锅里一炸。”说到这里,康靖帝道:“在顺太后身边儿,朕学会了吃知了猴,吃蝗虫,吃野菜,亦学会了吃苦。”

太子马上说:“儿臣汗颜。”

康靖帝趁此教导太子说:“朕每到夏日便要吃知了猴,一是喜欢,二,也是以此警醒己身。顺太后当年被囚西三院,宫份少,吃得差,他还要养慧娥和常敬。顺太后就是靠着西三院的知了猴、野菜,这些入不了寻常人眼的东西让他们三人不饿肚子。朕身为皇帝,天下一切的好物、宝物朕皆可取。可若朕只知好物、宝物,那天下的百姓,就会受苦。”

太子站起来:“父皇教导,儿臣必谨记于心!”

康靖帝点点头,说:“蜀地地震,你为太子,需亲前往。君子不立危墙,你是太子,安全第一,但也不能整日躲在舒适圈内。即日便启程吧。朕派300清平卫护你周全。”

“儿臣遵旨!”

没有对父皇的命令表现出丝毫的不满和前往蜀地的不愿,太子欣然受命。

当天,太子就领着随侍和康靖帝拨给他的三百清平卫上了前往蜀地的火车。晚上,康靖帝来到了皇后的厚德宫。康靖帝入主朝堂后,郸阳宫内的嫔妃数量也比之太子东宫时多了不少。康靖帝登基后的第一次选秀,宫中多了近百名妃侍,第二次选秀,后宫再一次扩充。不过后宫无论多了多少妃侍,皇后,太子的生母何桓的中宫地位却是无可撼动。

在皇后的亲自服侍下换了家居的寝衣,康靖帝坐下后说:“朕派太子去蜀地救灾了。”

皇后何桓平静地说:“陛下尚年幼时,就随太上皇前往北谷,太子已是人父,更该多去历练,体察民情,安抚百姓。”

康靖帝笑道:“朕就知道你不会反对。”

皇后接着转而道:“太上皇与太皇太后、母后他们在西州也好,也免得蜀地的事令太上皇和顺母后心忧。”

康靖帝点点头:“却是。”

寺人进来:“陛下、 ,可用膳了。”

康靖帝与皇后一起相携去用膳。先用温凉的毛巾擦了擦脸,消除一些暑气。在厚德宫皇后面前,康靖帝也十分的放松。从东宫到郸阳宫,康靖帝与他自己选择的妻子自有他们的一套相处方式。皇后不仅把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为康靖帝分忧,他自己的白酒事业也做得很好。前两年,嘉太后把灼远商行交到了皇后的手上,皇后变得更忙碌了。但无论皇后手里的权力有多大,掌握着多少财富,皇后身后的何家都没有因此得到多少好处。何家在朝为官者,都是靠自己的能力提升上去。康靖帝也没有因为何桓是他的皇后,对何家就特别照顾,只有何家真正有能力者,才会被康靖帝重用。皇后同父异母的二弟,就是个扶不上墙的,现在也只是在家混日子,没有任何的官职。

一年前,太上皇因为实在放不下宝贝儿子万臻,终于决定乘船前往西州。去西州前,太上皇是打着把儿子和宝贝小孙孙带回俣国的主意,结果在他踏上西州的土地后,他就对这片大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康靖帝不放心父皇、太皇太后和母后们的身体,几次派人去信催太上皇他们回来,结果得来的只有太上皇不耐烦的回信儿,叫他莫烦。为此康靖帝只能苦笑。

康靖帝心中何尝不想去琼州、去西州、去新发现的瑶州看看。可他如今的身份注定他在位期间最多只能在俣国这块大陆的境内走一走,出海是只能想想的奢望。只有他如太上皇那般放下一切,把俣国交给成长起来的太子,他才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