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1 / 2)

郅玄 来自远方 3576 字 10天前

宗人再三考虑,打算参考王宫旨意,将四国队伍分散四角,尽可能圈出更大面积,以免引起郅玄四人不满。

可问题又来了。

四座营地足够大,其余诸侯的营盘被迫压缩。这些人清楚缘由,不敢找郅玄四人说理,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索性联袂找上宗人,又给后者一顿狂喷。

宗人欲哭无泪。

看着扬长而去的战车,很想撂挑子不干,爱谁谁干,老子不管了!

怎奈家族以此为立身根本,代代从事相同置业。他撒手不管,儿子侄子就要顶上,到头来还是一家受气。

憋屈啊!

宗人一边抹着眼泪,还要一边解决问题。

地盘面积有限,再大也不能圈出氏族坊,否则会引发城民不满。宗人左思右想,实在想不出办法,短短时间内,头发一把接一把掉,愁容刻在脸上,走路一摇三晃,重压之下疲惫不堪,随时可能倒下。

正为难时,突遇柳暗花明,天降喜讯。

西原侯婉拒宫内邀请,没有入住王宫,准备随军队驻扎。

继他之后,赵颢、北安侯和东梁侯也做出相同决定,前后脚离开王宫,前往扎营地点。

早在入城之前,郅玄和赵颢商定,在中都城期间同进同退。

北安侯自然要和儿子同一立场,不能给儿子拆台。

东梁侯审时度势,决定跟上郅玄步伐。

没有提前通气,梁霸猜不透郅玄目的,唯一知道的是三大诸侯联合,百分百不可能吃亏。既然如此还犹豫什么,立即跟上,保持步调一致。

四大诸侯来去如风,走得异常潇洒。留在宫内的诸侯傻眼,尚未入宫的诸侯愕然。

一边是王宫旨意,一边是实力最强的四人,他们该如何选择?

是奉旨行动还是以强者为尊?

认真考量之后,国君们不约而同选择后者,纷纷向太子淮请辞。有的还装一装样子,好歹找些借口;有些连借口都不找,直言随四大诸侯出宫,准备往营地安顿。

国君们口口声声四大诸侯住帐篷,他们住王宫不合适。更深层次的理由,众人没有宣之于口,也没必要说明。于满脸苦笑的太子淮而言,实是一清二楚、

王族衰弱是不争的事实。

日前驱逐氏族,王族私兵有崛起迹象,但谁也无法断言,这种强势会否昙花一现。何况在诸侯强军面前,王族私兵联合起来也是不堪一击,战场相遇必遭碾压。

现实摆在眼前,各国国君会选哪一边站队,不言而喻。

诸侯之间存在矛盾,边境摩擦不鲜见,有时还会爆发大规模战争。一旦遇上中都城,诸侯的利益又会保持一致。

人王强势时,以天下共主之名,大诸侯国也不敢造次。

中都城衰弱,和诸侯国之间强弱失衡,发生眼前的局面就不足为奇。

随着国君们离开,王宫一角变得空空荡荡。比起数日来的热闹,愈发显出几分苍凉。

殿门洞开,太子淮在门前站了许久,双手负在背后,长袖遮挡下,拳头攥紧,手背鼓起青筋。

某一刻,胸中的火突然熄灭,力气消散,人变得疲惫不堪。

想到方才的一幕幕,太子淮忽觉意兴阑珊,无意继续留在此处,准备返回太子府。

距离宫门不到五步,忽有侍人从身后追来,望见太子淮的背影,急匆匆道:“殿下,王后有请!”

太子淮脚步一顿,迟疑片刻,打消之前的计划,随侍人去见王后。

在他离开后,半开的宫门重新合拢。

一声钝响,冷清的王宫,喧闹的城内,被隔绝成为两个世界。

国君们出宫后,驾车直奔氏族坊。

彼时,因郅玄四人入坊,宗人忙前忙后,热出一身大汗,唯恐哪里做得不够周全。

郅玄同赵颢商议,又争取北安侯意见,顺带问了梁霸几句,决定在氏族坊中心扎营,四座营盘建在一起。

不需要通知,原本驻扎此处的诸侯国队伍麻溜搬走,前所未见的干脆利落,让宗人看得冒火,暗中咬牙切齿。

这仅仅是开胃菜。

四座大营落成,各国国君无需商量,以四座营盘为中心,东西南北为轴,分区进行扎营。

期间发生争执,无需宗人调和,四大诸侯派人来问一句,矛盾立即无影无踪。

前一刻还吹胡子瞪眼的国君和卿大夫,马上手拉手肩并肩,你我我好大家好,如亲兄弟一般。

这一幕绝非个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目睹此类场景,宗人瞠目结舌,哑口无言。震惊之后怒发冲冠,很想冲上去暴吼一声:既然能内部解决,干嘛三番五次找他麻烦?柿子捡软的捏不算,还要一捏再捏,捏扁为止?!

无视宗人的咆哮,国君们全都忙着扎营。

有四大诸侯压在头顶,谁敢拖延时间找麻烦,惹来四人中任何一人的侧目,不小心牵连到他人,必将被群起而攻之。

想找事别挑现在,敢让大家不痛快,就是被群殴的下场。

在宗人的见证之下,一座座营地拔地而起。

以四大诸侯的营地为中心,四面营盘呈扇形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