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1 / 2)

于是听说刘谈的信又送过来的时候,刘彻还跟刘据调侃了一句:“这小子不会又先斩后奏做了什么吧?”

两封信间隔的时间太短了,刘彻现在也算是有了经验,如果刘谈不是做了什么事情,不会这么迅速地又给他写信的。

刘据笑道:“不是大捷露布至京么,应该说的是李不厌的事情。”

如今虽然燕国那边比较动荡恨不得是遍地开花在打仗的状态,但传来的消息却都是好消息,这让朝中那些担忧的大臣都忍不住感慨北境王还是稳啊,只要他出手就没有打不赢的时候。

人家战绩都这么强大了,他们再拖后腿好像也不合适,最主要的是人家也没什么可以被攻讦的地方,出兵是皇帝允许的,军费……别管人家用的哪儿的钱,反正没走国库。

就算立了军功也不会跟其他武将形成争夺资源的情况,也不可能出将入相抢夺文臣空间,简直是无敌了。

刘彻一边跟刘据说笑一边打开了最上面的信,至于奏疏……他直接丢给了太子,反正都是官样文章,还不如他儿子的信有意思。

结果刘据在那边看奏疏上因为李不厌等人夺回了辽东郡正高兴的时候,他爹已经脸黑如锅底了。

刘据一抬头差点被他爹吓一跳,忍不住小心翼翼问道:“父皇,怎么了?”

他弟弟这是把天给捅了吗?怎么把他爹气成这样?

刘彻重重一拍案几说道:“燕国一群废物!”

刘据一听不是针对他弟弟的,顿时放心不少便说道:“他们若是有一点本事都不至于让阿弟这般头痛,不过……他们这又是做什么了?”

刘彻直接把信一推说道:“你自己看。”

刘据也不客气,直接坐到了他爹身边拿起信一看,还没看完就忍不住瞪大眼睛:“这都是什么酒囊饭袋?”

刘彻嘲讽说道:“他们若是酒囊饭袋倒也还好了,好歹还有些用处!”

酒囊饭袋还能装酒装饭呢,这些人除了给他儿子添堵之外没有别的用!

刘据十分担忧:“现在阿弟肯定进退两难,若是能将刘苦找回来还好,若是找不回来……”

只怕到时候会有人骂他弟弟枉顾幼弟死活了。

刘据简直怀疑刘苦这孩子是不是跟他弟弟八字不合!

第636章 [三更]636

虽然这孩子什么都不懂,但是被利用来对付他弟弟这都已经是第二次了。

他才不觉得匈奴人抓走刘苦就是为了杀他泄愤呢,一个活着的燕王比死了的燕王有用多了。

刘彻拽过信纸就给他儿子写信,这一刻无论是从感情还是理性上,他都不希望刘谈为了救刘苦背负太大的压力,甚至他希望刘谈能够放弃刘苦。

为了担心刘谈有心理压力,刘彻特地拿来刘谈的奏疏,想了想直接将消息在大朝会上公布。

这个消息引起一阵哗然,他们都没想到燕王居然在燕王宫被掳走了。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救还是不救?

在大家脑子里闪过这个疑问的时候瞬间抖了一下,这……问都不用问,肯定得救啊,刘苦好歹也是皇子,他们要敢说不救,隔天怕是就要被打包喂狗了。

更何况北境王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

那可是不肯受气的主儿,当年乌师庐只是在北境国绕了一圈,他就觉得对方下了自己的面子跑过去把乌师庐给捅了,这一次……怕不是要把匈奴王庭给掀了?

结果还没等他们及时表达自己,就看到他们的陛下眼含热泪捂着胸口说道:“虽吾儿身陷险境,但诸将士如今正在前线用命,切不可因一小儿放弃大好江山。”

众人:……

聪明一点的立刻反应了过来,也开始刷刷掉眼泪:“陛下……陛下为大汉付出良多啊。”

可不是么,那可是他亲儿子,说不救就不救了啊。

反应慢一点的此时才明白刘彻的话,一边心惊一边也跟着抹泪,反正能站在这里的,不管聪明与否,至少演技都是合格的。

刘彻在大朝会上带着所有人哭了一通,就感觉仿佛提前给刘苦进行了葬礼一样。

实际上,作为诸侯王,刘苦就算真的薨逝了,也未必会有这么多人为他流泪,现在……大家反而觉得算是给了这位命苦的燕王一个体面。

反正人家爹都要放弃了,他们干嘛还要死磕?

如果真的跟匈奴打起来的话,双线作战,就算是北境王在那里也让他们有些没底。

下了朝之后,刘彻面容平静地喝了一口蜂蜜水,转头看了看也在喝水的太子,发现对方眉眼之间多少有些郁结,不由得叹了口气,他这儿子以前从来不在乎兄弟们怎么样的,甚至可能更希望没有那些兄弟。

这一点刘彻从来不会怀疑,所以他也没指望着他的儿子们搞出什么兄友弟恭的场面。

可是不知不觉之间,太子已经被刘谈带的心里有了一块柔软的地方,再加上刘苦跟他形不成竞争,只怕此时他心里也不好过。

刘彻拍了拍刘据的肩膀,这才发现这个儿子已经长得很大了,肩膀也不再是少年时期的单薄。

刘据抬头看向刘彻有些困惑:“父皇?”

刘彻温声说道:“先回去休息吧,今日也没什么事情。”

刘据点点头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道:“父皇,阿弟此时怕是很生气,要不要让他回京啊?”

因为刘彻时不时跟他透露一些消息的缘故,刘据对燕国的情况还是大致有一些了解的,他一想到燕国那个情况就不由得有些糟心,他弟弟现在面临幼弟被劫持,燕国到处是漏洞的局面,怕不是要被气死了。

刘谈还年轻,万一因为这件事情气病了落下病根,那可怎么好?

刘彻这时候才明白,刘据从头到尾担心的也只有刘谈。

不过他反而微微松了口气,只是说道:“谈儿那个性子你也不是不知道,你先给他写封信问问吧,别回头朕下令他不肯,又变成了他抗旨不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