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宁将后方交给他人,各司其职,她只管在前面,救民开流。
好在明鉴在青州这些日子,和秋渠打过不少交道,聪明人也是一通百通的,修渠引水之事,纵然现在比不上秋渠,明鉴还是挺不错的,至少人家在给萧宁出主意的时候,每每恰到好处,解决萧宁不少难事。
不过,杨眉的动向,萧宁也知道了。
“曹根虽是草根,不得不说,于大是大非前,比许多世族可靠。”明鉴由衷称赞一句,颇是许同曹根他们做出这样的事。
“现如今支撑他们吴朝的唯有民心,若连民心都失了,他们吴朝必将灰飞烟灭,再无痕迹。”萧宁同样赞许。吴朝明了其中的利害,未必没有趁此机会表现一番,为自己争取的心思。
然,他能如此应对,并不算太出乎意料。萧宁咬了一口干粮,喝了一口水,这才将干粮咽下,道:“命程将军进军京城。”
萧宁这不带一丁点犹豫的下令。明鉴马上悟了。
他们手里并不缺兵马,救民于危难也并不耽误他们进军。
救人要救,既察觉曹军兵马有异,若不验证,拖下去对大昌百害无利。
马上有人将命令传达下去,明鉴轻声问:“是不是为公主另备膳食?”
显然明鉴将萧宁刚刚艰难咽食的动作看在眼里。
萧宁拿起手中干粮,“虽说难吃了些,能饱腹,不习惯,慢慢就习惯了。”
说实话,萧宁吃过苦的,但像这回一样事发突然,打得众人皆是措手不及,连粮食都供应不上,真真切切是第一回 。
洪水无情,淹没无数村落,多少人死于其中,又有多少人家园被毁,多少人饿得连站都站不起,能得这些干粮供给,已然不错。萧宁很清楚,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吃得精细,极是不易。
“粮草若是不够,与各世族借,告诉他们,今日借粮让我们度过难关,来日这份情,我萧氏一族必结草衔环,以报大恩。”萧宁冲在最前面,也明了这个时候想度过难关,事情没有那么容易。
雍州的粮草,各州的粮草就算有余有剩,想调集过来并不容易,交通不便,再加上消息不灵通,现在唯一可以借之一二的唯有世族。
明鉴此番来,也正是与萧宁提及粮食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