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操作自然是出自萧评之手,借势如何让无类书院成为天下人趋之若鹜的书院,这可是当院长必须要做的事。
随后,无类书院至此更是发布最新的一则招生。
对啊,招生!
又是一年九月天了,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岂能不借此良机让无类书院招收更多的学生,要知道无类书院的规模又扩大了。
按萧宁的话,欲养天下人才为大昌所用,有此雄心岂能不思场所能否供之。
萧宁一直跟秋渠合计这个事,当初选择无类书院建于此,就是因为这个地方是一片空地,但凡只要情况允许,便可以扩张学院的地盘。
基础打得好,想再怎么改,怎么变,不过都是无类书院内部的事。
修书院,招学生,这是完全可以两不误的事。
果不其然,因诗词而动心之人,迫不及待的赶往无类书院报名,纵然是不读书的人,真正有才之士,可为无类书院的先生。
诗词嘛,天下文人最喜的莫过于古籍典文,似这等绝妙好句,此生若无缘读全,是他们的不幸。
无论从前如何看待无类书院的人,至此为了这等绝妙好诗词亦不得不折腰。
雍州的好消息一波又一波的传来,好队友的优势在这个时候完全体现出来。
萧宁的心情也由此变得极好!
兖州世族们亦对雍州事有所耳闻,诗词是抢不过身在雍州内的世族们的,可有一个背出那诸多诗词的萧宁在眼前,若能从萧宁的嘴里听多那么一两首,也是幸事吧。
这也让不少人暗自懊悔,当日怎么就不曾身临其境呢?纵然萧宁不曾背全了全文,能听多一两句这等绝妙的诗句,亦是莫大的幸事。
隐晦不断地向萧宁表明这一点意思,在驿站内见人的萧宁沉着地问:“闻前朝乱臣贼子杨太尉居于兖州内,不知在座诸位可有谁知其所踪?”
话,萧宁早打算好要说,一直寻不到说的机会。
周七娘的主意,葡萄用一半,并不全用。今日,因雍州内一波一波的骚操作,勾人心魂,引人入胜,将萧宁背的那些诗词更是以神化,求萧宁背一诗者,越显得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