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百姓而言,萧谌和萧宁做的事那是实实在在的,不掺半点假。
百姓因此萧谌和萧宁之新政而获利,将来的日子,站在他们的立场,他们是愿意去赌一赌,究竟会不会有人能像他们一样的对他们好,亦或是选择已然付出,尽心为他们谋划的萧宁,答案昭然若揭。
“陛下,我们想,我们想!”一声声的声浪几乎要将天都掀翻了。
这一刻的所有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于百姓心中,萧谌和萧宁的份量!
眼中闪烁着热切,又带着几分不可置信。
自《尚书》便有记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再到后来的《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下人都知道百姓之重,可又有几人做到了视百姓为重?
从来无人做到,也就让人理所当然的认为,不会有任何人能做得到。
但如今,他们有幸亲眼看到,究竟有没有人能做得到。
“谌,望百姓相助我儿。”萧谌郑重地朝百姓作一揖,这一番姿态令人震惊。
百姓们亦是万万想不到,有这样的一天,皇帝向他们恳请,希望他们能相助吗?
“陛下,我们,我们都是一些粗人,我们能帮陛下什么?”萧谌这一波操作,谁都想不到。不过,马上有人想到了另一回事。
不,是萧宁想到了当初当了五年太后的武则天,为了顺利的登上帝位曾用过的招式-三辞三让。
武则天这三辞三让又与旁的不同。
以女子之身欲登帝王,就算武则天经营几十年,若想堵住天下悠悠众口亦不容易。
但自古以来也有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当时的武则天,在侄子武承嗣的相助后,第一回 ,请了一个叫傅游艺的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诣阙上表,请武则天登基,武则天不肯。
第二回 ,百官及室宗威、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六万多人再请,武则天再辞。
第三回 ,轮到武则天的亲儿子,当时的大唐皇帝亲自出面,将帝王双手奉上于武则天,武则天这才顺势而为,建武周。
这么三辞啊,请之的人代表的是不同阶层的人,恰好就是证明武则天得民心,代表天下皆以归附,仜有武则天为当仁不让的天下共请之帝。
萧宁没有想到,这先例没开呢,亲爹倒是操作起来了。
细细一想此事的可行性,最终不得不说,还真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