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分,都是你来我往,一道相处出来的。
“正是正是。”姚圣很是满意萧宁。不喜于战争,井不想靠战事流传百世,夺城后,以安抚养民为重,井不此轻视百姓,而能想到一视同仁这一点,更是难得可贵。
战争之起,受苦受难的百姓不计其数,也正是因为受苦受难的是百姓,归于我国,当以安抚为重,让他们踏踏实实地呆在大昌,往后也能心系于我大昌。
孔鸿何尝不是认同萧宁的做法,百姓在战争中从来都没有说不的权利。
也正是因为如此,纵然攻破西胡城池,孔鸿从来不许任何将士加一指于任何百姓之身。
甚至为了让百姓能够稳下心,孔鸿会在第一时间安顿所有老弱妇孺。
城破之时,能逃的人全都逃了,留下的也多是老弱妇孺和一些伤兵。
诚心归顺于大昌者,孔鸿都会妥善安置。
所有将士若入城中,不得伤百姓,抢掠百姓,若有不守军法,行事乖张者,杀!
从来萧家人掌兵都是如此,也正是因为都能坚守爱护百姓这些种种,才能让萧谌他们走到今日,为天下所拥护。
萧宁现在提出大体的行事标准,细节上面倒是可以加深讨论。
但善待百姓这一点,已然定下。
“西胡之境,水源稀缺,百姓甚苦。”孔鸿是亲自去过的人,看到后,更是感慨万千。
“得闲让秋尚书去瞧瞧。”萧宁立刻想到秋渠,想来若是他能去那地方瞧瞧,想出什么惠泽万民的工程,亦是天下百姓之幸也。
孔鸿看了萧宁一眼,淡淡地道:“殿下,秋尚书还能脱得开身吗?”
大昌内部的工程何其多,秋渠都恨不得能□□,再往西胡的地界去,确定他还能再吃得消?
工部内的人确实都很忙,忙得萧宁更是不断地召集天下的能工巧匠,养着多学手艺,总有用得上他们地方。
现如今看来,萧宁还得再接再厉。
“如秋尚书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所以让秋尚书把握大方向,小问题还是让其他人解决。”萧宁觉得要想笼络原本西胡百姓的心,得费点心思。
比如这建起利国利民的工程,让他们得了好处和便宜,难道他们还能乐意回到西胡过那苦哈哈的日子?
萧宁一向直接干脆,能用和平解决的问题,最好就不要用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