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崔伋所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清清白白,尤其崔伋哪怕捉不到把柄,也会用他的手段,想方设法引人犯错。
只有捉贼的人,断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政事堂中,水货和铁全因家中子女之故,亦受崔伋威胁,两人虽不曾如崔伋所愿,但顾忌家人,没有在第一时间将崔伋之事上报朝廷。事发后,两人羞愧不矣,是以,请辞去中书令、侍中之位。
萧谌对这两位更多作为摆设的宰相,好在他们保住晚节,纵然没有及时上报,却也不曾助桀为虐。且他们最后自觉将自己隐瞒一事告罪再三,也不必太过苛责。
然而这两位也明白,他们在人才辈出的大昌朝,这样占着宰相的位置,其实多有不妥。
很多时候他们跟不上萧谌和萧宁的想法,既如此,何必再执着于上,消耗完萧谌和萧宁对他们的好感。
此时退,他们退得干脆利落,不必忧心将来真正与萧谌撕破脸,什么都没有。
萧谌其实这心里吧,也是有想法的,只是不希望眼前的人退得太那不体面。
现在对方竟然真想退,罢了罢,只对外道他们年事已高,如此退之,对他们被崔伋威胁一事,绝口不提。
“陛下,其余人?”
第191章 朕绝不姑息
崔伋所供之人,有证据与崔伋同流合污,狼狈为奸者不少,有一些素日装得谦谦君子,却是品行不端者,是不是都要彻查到底?
就这事,就算两位丞相不干了,接下来大昌还得继续,查实之事要不要处置,确实应该好好地想想。
“若查实其罪,一律按律处置。至于品行不端者,若是不忠不孝,不廉不仁者,一律不用。”萧谌从来不是一个粉饰太平的人,也不愿意为了所谓的法不责众,最终把大昌朝弄得一个乌烟瘴气。
大昌才刚刚开始,当为天下,为后代君王竖立典范。
“查,不冤枉一人,也不可放过一人。朕须得让满朝文武知道,德行不修,有亏大义者,绝不能在大昌为官。”萧谌的目标不怕告诉天下人,他这个开国皇帝,须得让天下人知道,他和前朝的皇帝们是不一样的,诸多不一样。
若是谁人看他不顺眼,要么把他毁了,要么也只能忍着听他的。
上行下效,一个皇帝是怎么样的人,他的底线,他的坚持,影响天下。
对,或许前朝的风气不是一朝一夕可改,不看品德,只看家世,但萧谌却要告诉他们,大昌终不一样了,他们如果想在朝堂立足,最好先做好一个人。
“崔伋此人?”别的人也就罢了,崔伋挑起一切事由,又该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