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则得到这句话,还算满意。
“太女大婚,莫老打算前去?”姬则相信萧宁是希望莫家的人前去参加她的婚礼的,但莫家的人,有脸或是无脸,却是未必了。
“大昌尽一国之利,将以修史,然,老朽确实没有脸面再见萧家人。我手中有一些藏书,且让儿孙们送到长安,送到太女手中,就算我这个当外祖的送她一份新婚贺礼。旁的,便罢了。”莫非羞愧地完全抬不起头,话说着更是低下了头。
姬则对此事无强求之意,而且她今日可是私自出梁州,若是传扬出去,又是一桩麻烦事。
“我今日前来......”
“我从未见过国公。”莫非亦明了其中的规矩,一方大吏,无诏不可私自离开治下之州,姬则愿意为萧宁和萧评冒险,观姬则眉宇清明,并非愚蠢之人,可见那两位定也是人中龙凤。
他既对萧宁无恩亦无义,也没有资格毁了萧宁身边的能吏。
姬则起身作一揖,“莫公大义,我代殿下谢过莫公。我也谢过莫公。”
莫家放下莫忧之事,姬则心下便放心了。
她是自私,因萧宁那是她的夫,萧宁也是她一生尽忠之人;不管任何人,若是损及他们,姬则都会毫不犹豫地将他们解决。
“国公骂得对,是我们莫家人太狭隘了,从未给予过,却只想不断索取。我们莫家欠萧家的,就算是一条人命同样也还不上。当是我谢过国公。”莫非更是朝姬则行以大礼,谢过姬则。
姬则也不再多言,只是同他再作一揖,“则,先行告辞。”
“不送。”姬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被任何人察觉才是最好的事。
只是待姬则回到梁州时,却听说莫家除了莫非一对老夫妻外,其余人都往长安去,以莫家之力,助朝廷修史。
莫家就算不出仕,能以文扬名天下,将来也会前途无亮。
随后,萧评与姬则来信,道是莫家莫恢再一次见他,却是不愿意再提莫忧之事。
萧评最后在信中问了一句:此事,国公何为也?
远在千里,他倒是猜得出来姬则在其中未必没有动手,因而事情才能解决。
姬则面对这不确定的一问,自是装糊涂。
日常与萧评的通信,多是说起朝廷之事,如萧宁选中程永宜为太卿。
程永宜,家世简单,无家族拖累,于萧宁而言,没有拖累就是最好的选择,姬则甚以为萧宁选得好。
姬则也会在信中说起梁州种种,如山民梯田开得越多,收成越好,倒是与他们梁州百姓越发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