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2 / 2)

吏部尚书是皇帝心腹,他对此次考试做了个解释。

仍是需要望族推举出人来考试,那么遭遇的抵抗会小很多。

对望族而言,他们家里不成器的子弟、无法被推举做官的庶子们,都有了个前途,壮大他们的声势,他们非常激动。

他们不会想到,朝廷即将会绑架这些子弟,把他们捆绑在科举制的船上。

他们不肯承认科举制,就是在否定自己,他们就是靠科举制入仕的。

一步步先分化望族,再全国推行。

除了极少数皇帝心腹,没人知晓朝廷的用意,只当是皇帝为了赋税犯愁了,病急乱投医。

“这个考试,就是成阳郡主建议的,陛下因此封了她为郡主。”

一时间真相大白。

薛湄在御前能说得上话,她算是皇帝跟前红人了。

这个郡主的分量,再添一成。

皇帝非常高兴,门阀们也兴奋极了,那些没机会却才华横溢的庶子们,更是个个激动得睡不着觉。

只有少数的人脑子清楚,觉得这里面藏了阴招——皇帝的考试,很有可能会毁了望族根基。

望族的根基,就是他们手里的推举权力。这权力,已经妨碍到了皇权了。

但能让子弟做官,望族们也得利益。

一个家族所有人都为权势红了眼的时候,脑子清醒人的声音,早已被淹没了。

望族子弟中,没机会,或者暂时没机会的,个个夤夜苦读书。

其中就有王鸿阁。

王鸿阁本就是才华过人。

“只考《明经》上的内容,陛下主要是看看诸位的时务策。”

这是朝中传出来的话。

《明经》是汉代就有了的,王鸿阁早已熟读。治国策他写过无数本,好些章都名扬天下。

现在只需要重新温固。

他的成功,指日可待。

不少贵夫人还拜访薛湄,想要更一步摸清楚皇帝用意。

薛湄也拒绝了。

她虽然拒绝,老夫人和三夫人却不拒绝,她们趁机结交了不少诰命夫人,一时间也得意洋洋。

薛老夫人也不再口口声声薛玉潭了,反而是提到薛湄的时候,由衷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