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页(2 / 2)

一百米!

五十米!

当德军坦克宽厚监视的履带滚滚而来的时候,奥军官兵们那紧绷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宣泄的方式不是战斗,而是——“哇啊……逃命啊!”

坦克赶人的场面常人或许没有见过,但想想骑马赶羊的情景,多少就能体会到德国坦克手们此时的爽快心情了。

挖掘防坦克堑壕的时候,奥军士兵们并没有偷懒,挖出来的堑壕也完全符合上级的要求,但就向弗莱明少将所说的那样,他们的堑壕只是用来对付“石头i”那种八、九吨级的轻型坦克,而这次德军装甲部队打头阵的可是15吨的中型突击坦克!15米宽的堑壕,早在试验的时候这种iii号坦克就能轻松越过,经过改进并批量生产之后,iii号坦克的越壕宽度已经接近2米,难怪奥军士兵之能眼睁睁看着这些钢铁战车一个个安然无恙的越过他们苦心挖置的堑壕。

70辆“怪兽i”也即iii号坦克,从出发到进入奥军阵地仅损失了5辆,其中2辆不幸被奥军炮火直接击中,里面的乘员虽然大多性命无忧,但坦克基本已经报废;还有3辆则非常倒楣的被弹片炸坏了履带,它们经过紧急修理即刻重返战斗序列。剩下的65辆成了出笼的野兽,仅有战壕和一些土木工事的奥军防线对它们来说根本没有半点阻拦作用,它们一个个横冲直撞,奥军官兵辛苦一个下午的劳动成果被它们糟蹋得不成样子。

一些心有不甘的奥军士兵朝这些德国坦克开火了,有人还投掷了手榴弹,但是这些都没有用。作为回应,德军坦克朝空地开枪开炮,奥军仅存的一点抵抗决心也就此崩溃了。

在通过奥军炮火阻拦区域的时候,德军的“石头ii”型坦克和装甲车辆的损失就要多一些了,幸好在遭受更大损失之前,奥军炮群停火了。在德军的iii号坦克赶到炮兵阵地之前,奥军炮兵们便带着残存的百多门大炮迅速向维也纳方向撤退,然而这些大炮实在太过沉重,道路上又挤满了溃兵,以至于后来德军向维也纳推进的时候,一路上“拣”到许多或好或坏的重炮。

仅仅一个小时,奥匈帝国陆军上将奥芬贝格和他的13万大军便在不到6万德军的冲击下彻底崩溃了。

是役,德军仅仅损失数百人和少量坦克装甲车,奥军在奥地利东北部这最后的主力却烟消云散——13万官兵中有近5万人放下武器,其余跑得快的则四下逃命,仅有2万多人在奥芬贝格的带领下仓惶退往维也纳。

至此,维也纳西面的大门已经洞开。

第四十二章 战争威胁

维也纳,欧洲中部的文明与音乐之都,奥匈帝国的经济与政治中心,多年来以它的不设防闻名,现在,它的居民却因为它的不设防而惊惶失措。

圣珀尔滕之役过后,奥地利人的信心低落到了冰点。

这是一场非正常情况下的重大胜利,就连柏林的陆军统帅部也此欢呼。

不过,奥匈帝国并未因此而放弃抵抗。

晚上7时,在德军入侵奥匈帝国之后8个小时,圣珀尔滕之役刚刚结束,奥匈帝国驻柏林大使和俄国驻柏林大使先后向德国政府递交了最后通牒,其中,奥匈帝国要求德国在12小时内撤出所有军队,俄国人的要求是24小时。

两国均要求德国在次日7时之前作出答复。

作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闪电计划的发起人,辰天在第一时间得到了俄、奥发出最后通牒的消息和内容,对于事态的发展进程,就他个人的看法是再满意不过了。毕竟,作为战后欧洲第二强国,奥匈帝国面对德国的大规模入侵不仅没有作出及时而有效的反击,政府和外交机构表现的低效率也令人咋舌。

作为过来人,辰天不禁想起了另一个世界的第三帝国,1938年,德国利用英法等国的退让妥协以及亲德、纳粹份子的协助,先后兵不血刃的吞并了奥地利、吞并捷克的苏台德地区,次年又用同样的手段不费一枪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是闪击波兰、入侵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击败法国,到1940年为止,纳粹德国不仅占领了欧洲14国,而且把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变成了自己的附属国,仅仅从政治和军事角度上讲,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壮举。

对于辰天来说,利用对方君主去世之机,大举入侵一个国土、人口、军力都与自己相近的主权国家,同样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当施特雷泽曼将奥匈帝国和俄国的最后通牒文件递交到自己手里时,辰天甚至不多看一眼,提起笔,在上面划了两个大大的叉。

“陛下,这将引发一场战争!”施特雷泽曼语气平静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