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页(1 / 2)

朱济世点了点头,有恩格斯这样的大神帮着宣传,自己想不红都难啊!

“那好吧,不过你的这些文章统统都要重写,由我来帮你写,署你的名字。”恩格斯顿了一下,解释道:“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你的文章没有感染力,观点也不够犀利,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且学术意味太浓,大多数的读者根本看不懂,所以不会有太大的宣传效果。”

“观点犀利……”朱济世迟疑地问,“不会有什么麻烦吧?”

恩格斯闻言笑了笑:“如果被皇家医学会控告算是麻烦的话,你会有一点小麻烦的,不过得到的名气也更大。人们会把你看成是一位布鲁诺式的英雄,为了捍卫公众利益和科学,同邪恶的资产阶级控制的皇家医学会进行斗争!”

朱济世脑门上已经冒出冷汗了,心说您老不会把我搞成个烈士吧?

“不,不,我不想惹太大的麻烦。”

恩格斯笑着摇头,“要出名,怎么能怕麻烦?”他看着脸色凝重的朱济世,笑道:“杰森,你不用太担心,西欧这里不是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更不是奥斯曼帝国,这里是有法律的,而且非常尊重科学。西欧的统治者们都希望通过尊重和赞助科学艺术,让自己显得睿智和英明。如果你能成为一个尽人皆知的大科学家,我保管你会成为西欧王室的座上宾。”

“可我是一个黄种人。”

“肤色是个问题,但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只要你够有才华,还够有名就可以了。因为西欧不只有一个英国,还有法国、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每一个统治者都希望自己看上去比较聪明,而和科学家成为朋友就可以让他们在公众当中的形象变得不是那么愚蠢了。”

第21章 这是大清国还是大英国?

1842年11月25日,当朱济世离开曼彻斯特的时候,这座工业城市的社会秩序已经完全恢复了。不过曼彻斯特市的民兵、警察和英国陆军驻军,还在执行戒严任务,大街上到处都是穿着红色制服,端着步枪的军人。任何形式的集会、游行还有罢工都被禁止。所有的报纸都要接受当局的审查,不允许出现任何同“人民宪章”、“普选权”和“民主”有关的内容。

火车站里面的秩序也非常良好,外面的广场上有不少骑着高头大马的英国骑兵在巡逻。在宽敞明亮的候车室里找到位子坐下来后,威尔·海明告诉朱济世,那些都是皇家苏格兰龙骑兵团的官兵,这个团是英国陆军的精锐部队之一,自己曾经想够买该团的一个少校职位。

“购……购买?!”朱济世愣了又愣,“在英国这里也有买官这种事情?”

身边的一位名叫科斯佩尔·威廉的金发青年闻言就摇了摇头,看着朱济世道:“杰森,你该不会连买官都不知道吧?难道在俄国和德国没有买官吗?”

朱济世朝这位青年尴尬地一笑,“科斯佩尔,我真的没有听说过这些。”

这个青年是恩格斯的朋友,一个总是板着面孔,难见一丝笑容的家伙。不过却是剑桥大学金融系的高材生,是某个从事棉花和羊毛生意的商行老板的二公子,在巴林银行曼彻斯特分行有一份薪金优厚的工作。朱济世猜想他的古板脾气一定非常适合银行工作,也不知道自己的盐酸吗啡、二乙酰吗啡、盐酸小檗碱和硫化橡胶等四大专利,能不能入得了他的法眼——原来他就是恩格斯说的一大笔资金的来源。

在曼彻斯特的一所“慈善医院”里面亲眼见到了朱济世用革兰氏染色法(在这个时空要叫朱氏染色法了)上了色的细菌之后,恩格斯就给朱济世推荐了自己在巴林银行工作的这位朋友。科斯佩尔·威廉在听了朱济世介绍的几项专利后,便表示可以去伦敦一趟,亲眼见证一下那些神奇的发明。如果真的那么好,科斯佩尔·威廉所服务的巴林银行可以接受专利权抵押,也可以直接买断其中的某些专利。

“在英国,一定级别的军官和文官的确可以通过购买获得,不过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购买,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人才可以买到相应的官职。”科斯佩尔·威廉用极其平稳的语调向朱济世解释买官的事情,他吸了口上等的雪茄烟,指了下威尔·海明。“比如海明先生如果不被陆军革职的话,以他皇家军事学院毕业生的资历,在陆军服役一段不长的时间后,上校以下的军衔都可以买到。比如在滑铁卢战胜拿破仑皇帝的威灵顿公爵在25岁时就买了个中校。”

什么!威灵顿公爵居然是捐班出身!?

威尔·海明摊开手笑了笑道:“英国的规矩就是这样,不止是威灵顿公爵买过官,我那个爱尔兰老乡休·高夫元帅,就是前一阵子打败中国的那位也买过官,不过他家里面比较穷,所以在英国陆军干了十二年才攒够钱买了个少校。”

一个捐班,不,一群捐班出身的军官,带着一万多个把鸦片当军需品领的“双枪兵”,居然打败了堂堂的大清王朝,这个……这个时空的历史和原来那个时空大概不一样吧?

就在这时,有几个人忽然走到了朱济世等人的面前,似乎一个家庭,有一对满脸都是令人同情的苦难而麻木的表情的中年男女,衣服相当破旧,打着许多补丁,也很肮脏,没有穿鞋,而是在脚上抱了块破布。还有五个孩子,两个男孩三个女孩,其中最大的看上去还不到十岁,又矮又小够不上当童工,还有一个最多只有三岁的小男孩被母亲抱在怀里,闭着眼睛动也不动,显然是生病了。

这几个人就默默地站在朱济世等人面前,一句话不说。这样的情况,朱济世已经不是第一次看见了,事实上他在欧门医院上班的路上,几乎每天都会看到有这样的人全家一起站在伦敦工业区和工人聚集区的街道上面……他们是要饭的!

19世纪上半叶,辉煌鼎盛的日不落帝国的中心,居然有人没有办法填饱肚皮而不得不全家老小齐上阵去要饭!这样的事情恐怕是任何一个后世的普通人都没有办法想象的。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里面,每天都有不少人饿死!如果是冬天的话肯定还有人会冻死。因为在伦敦的几个公园里面,都有不计其数的流浪汉露宿街头。如果朱济世不是在穿越后,机缘巧合救了丘胖子,又得到伊莎贝尔的帮助,很有可能就是他们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