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别用英商的名义。”罗德理提醒道,“现在清朝官府亲法仇英,白斯文关照我自称是法兰西商人来着。”
“用法国的名义就是了。”朱济世道,“我会给玛丽亚·克莱门蒂娜写信,请她入股汇丰行,在法国也开个汇丰行分行,再给我派些银行家过来……我想将来可以开展中欧之间的汇兑业务。唔,汇丰银行的股本就定为一千万法郎(合四十万英镑,约一百二十万白银),我个人出六成股份,让玛丽亚出三成,剩下一成就由里卡多出吧。”
这个时代英国的金融业并不发达,上个世纪英国曾经出现过一场股票危机,叫“南海危机”的,给银国银行业造成重创,随后英国议会又通过一个一棍子打翻一船人的《反泡沫公司法》,严重限制了英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所以现在欧洲的金融中心是在法国,想请经营银行的专家最好也去法国。
因而这个时空,也不会有英国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了,只有法兰西汇丰银行。而法兰西汇丰银行香港分行的第一任首席大班,则请塞古尔酒行的法国大班,亨利·卡斯特尔担任。当然,只是暂时挂个名义而已,在玛丽亚派的法国银行家们到达香港之前,汇丰银行的业务将由朱济世和他身边心腹直接控制。
“银元铸出来后,发行的问题就包在我身上,一块银元算九钱银子即可。”开设银行的事情敲定,罗德理又接茬提出银元发行的问题。“不过这一钱银子的利润不是我自己拿,而是给白斯文的。他是海关监督,管着海关的库银,十三行也得给他面子的。”
“九钱银子也行,不过成色上可不能再打折了。”朱济世知道罗德理肯定要从中渔利,但也不点破。“至于银元的图样,你去问问白斯文用什么比较好,只要这大洋钱能在清国地面上流通无阻,哪怕是把道光皇帝的头像刻上去都行。”
朱济世已经在心里默算过了,铸造洋钱的利润是极为丰厚的。六钱半的银子,掺点铜和铅,就能卖出九钱银子,扣掉所有的成本,铸一块银元,怎么都能有一钱半到两钱的利润。如果能把全大清流通的白银都换成银元,这里面最起码有上亿的利润!谁还管银元上面刻什么啊?
……
“银元的图案……唔,法兰西人倒是挺懂规矩的。”
广州南关,白斯文外宅。刚刚因为采购两万杆洋枪有功,被赏了从三品顶戴,还晋升洋务帮办大臣,同时还兼着粤海关监督的白斯文白大人听了罗德理报告的法兰西汇丰银行,预备为大清铸造银元的事情,当然是非常开心的。
现在一块钱银元可以在市面上换到一两纹银,而汇丰银行给白斯文的回扣则是每块银元四厘银子!这可是一笔巨款啊,如果汇丰行通过白斯文的路子,每年可以发出去一千万银元,白斯文就能坐收四十万银元的暴利。
不过更让白斯文高兴的是,这个法国汇丰银行还非常恭敬的向他征求银元图案的问题。
“新钱的图样可以参考西班牙银元和墨西哥鹰洋,不过中间的徽记要换成‘清’字,年号也不能用西洋公历,而是要用我们大清的道光年号。”白斯文盘算着道,“等到这新钱的样品做好,就给我送些过来,我着人送去北京给万岁爷瞧瞧,也让他知道法兰西国和咱们大清是好朋友来着。”
“好的,下官这就去吩咐汇丰行。”罗德理笑吟吟地道。
“嗯,就这样吧。”白斯文又笑着说,“洋务大臣林则徐林大人不日就要到来,已遣家人送信到我的海关衙门,说是想要见你这位洋员一面,若是可用,就像皇上保一个道员衔给你。你回去准备些礼物,再换一身长衫马褂,三日后随我一起去洋务大臣衙门参见吧。”
第161章 鸭脷洲一期
鸭脷洲上的济世书院分院在1846年6月份的时候,终于完成了建设,可以投入使用了。这个岛子不过一个多平方公里的面积,还有一个名为玉桂山的小山丘,剩下真正可用来建设校舍的平地也就在一平方公里上下。在后世的香港,约有九万人居住在这个小小的岛屿之上,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岛屿。不过济世书院接管这座小岛的时候,这里却是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岛,也没有桥梁同香港岛连接,整个小岛十分封闭,非常适合进行密谋活动。当然,如果香港警务处长威尔·海明上尉真的想要弄清楚鸭脷洲上的情况,还是易如反掌的。
“相公,咱们为什么不把军校放在兰芳啊?”陪同朱济世上了鸭脷洲的罗香梅很有些不解。现在,朱济世已经是一国之主,为什么还要把军校放在香港呢?
“兵者,国之重器也!将者,兵之魂魄也!须得切实掌握,不可假手他人。”朱济世解释道,“中国之人,最重师生之谊,我既兼任鸭脷洲军校之长,又时常亲自教导,足以收未来大明诸将之心。”
罗香梅心想,这个法子真新鲜,然而却是个好办法!自己这夫君,越来越有人君之相了。
“只是香港远离兰芳,这些将总见不着兵,未免会有纸上谈兵之嫌吧?”
“这个问题,苏玉娘已经替我找到解决之策了。”
“苏玉娘?”罗香梅似笑非笑地看着丈夫,“她是……相公的红颜知己?”
“她也是鸭脷洲军校的学生,”朱济世脑海中浮现出苏大美人(其实不姓苏)的倩影,“等她从广西回来,我再替你引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