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页(1 / 2)

铜钟再响,歌音收敛,舞姬散去,广场上衣香鬓影犹存。

郭隗站起身来,向众人高声道:“今日天佑我大燕,二殿下公子职,平安归来,将接管燕国军政大权,带领文武大臣,所有燕国子民,奋力反击齐国,把暴虐的齐军赶出燕地,还我河山!”

老臣嘶哑高亢的嗓音,在广场上久久传荡,听得人心生悲壮,充满了斗志,也不知谁率先高呼,紧跟着呼声一片:“还我河山!”“还我河山!”

郭隗伸手止住呼声,接着道:“下面请听易王后和公子职口谕!”

所有武将和文臣、士大夫、名士客卿、使者都看向燕国的易王后。

易王后见过大世面的女人,一点也不怯场,不疾不徐站起身,走到台阶正前,朝着台下广场上得席座,说道:“燕国蒙受不幸,险些覆亡灭国,实乃大燕六百年不遇的灾难,如今燕境已经沦陷,齐军在我本土上烧杀抢夺,欺压燕国百姓,这是我们不能容忍的!”

“眼下国家到了生死存亡时机,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之所以这一年来,燕国都无法抵抗齐军,赶出齐军,就是因为我燕国没有名正言顺的燕王,无法号令所有燕地国士,誓死反抗,收复河山,现在我王儿姬职归来,经哀家与上卿、丞相、大司马等重臣商议,并获得文武全臣的支持,选定姬职为燕国储君,摄政燕国王权,等击败齐军,收复燕国河山之后,登基为燕王。”

所谓储君,就是指帝王的继承人,又称王储或皇储。

易王后坐下后,轮到辰凌讲话了,众目睽睽之下,辰凌保持着冷静,云淡风轻,处之泰然,一只手横放在身前腰部,另一只手背在后面,学着古之君王的大器模样,开口道:“诸位卿家,以及所有来宾,欢迎大家参加这场夜宴,此时此刻,作为燕国的公子,站在这里,感到了身兼重任,没有错,在我返回燕国的途中,看到了中原魏赵两国的凶猛和复苏,见到了河东秦军的虎狼彪悍,在燕国境内看到齐军的残暴和欺压燕国子民,这一切,标志着战国七雄,六国都在争相崛起、兴盛、称霸、独尊,而我燕国,苟延残喘,面临着被灭国之危,这是为什么?”

他的话铿锵有力,通俗易懂,环环相扣,一下子就把在场所有大臣都吸引住了,想要听听他的高见,究竟原因和在?

辰凌继续道:“归根到底,是我燕国地处偏远,远离中原,被周天子分封为诸侯王之后,未思进取变革,仍保留着旧制,闭关锁国,与中原文化逐渐脱节,从齐国管仲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韩国慎道变法,齐国;各大战国争相变法图强,迅速崛起,成为强国,百姓安居乐业,广开民治,只有国家强大了,才不会有人欺凌,国破山河在,只要我们燕国人剩下一兵一卒也要血战到底,犯我大燕者,虽远必诛!”

这一番话下来,鼓动文臣武将,热血沸腾,见到了储君的强势和远见,都感到非常兴奋和欣慰。

郭隗率先高呼道:“储君万岁!”

“储君万岁!”

“犯我大燕者,虽远必诛!”

一片欢呼声,文臣武将,所有禁卫、侍卫,以及城内许多有身份地位的人,有资格进入王城,在广场边观望,也都跟着齐呼。

辰凌望着群臣沸腾了,淡淡一笑,转为苦涩,兴致忽来,赋诗道:

“二十年来家国,数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破灭山河,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第0198章 母子谈心

此刻辰凌成为储君,一番言辞引发文武百官的强烈拥护,广场人声沸腾,支持着公子职的讲说。

这时郭隗起身道:“各位大臣、将军,还有重要来宾,各国邻邦使节们,从今日起,二殿下姬职成为储君,易王后成为燕国太后,即日起,由储君总领朝政和三军大权,为反击齐军做最后准备。”

“储君万岁,太后千岁——”欢呼声此起彼伏。

辰凌看向赵国、东胡、箕子朝鲜、鲜卑、乌桓、中山等使臣,心中冷笑,这些国家的使节来到这里,恐怕援助是假,过来趁火打劫是真,燕国地处中原东北,比邻这些少数番邦,争斗不断,现在燕国衰弱,这些国家多是过来打探虚实,然后趁机敲诈,无非许诺出兵,但要足好处,比如割地、纳贡、称臣。

又是一番歌舞过后,酒过三巡,气氛热烈,辰凌起身道:“诸位卿家,使节,今晚盛宴,只谈风月,不谈国政,大家尽情享受,明日议政大殿上,左庶长以上的文武百官上殿议政,各国使节,到时候也上殿讨论辅助燕国反齐之事,接下来,请欣赏燕国的歌姬表演,以及燕国美酒,本殿下车途劳顿,大病初愈,倍感辛劳,就此退席,明日咱们议政大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