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兰歆雅掩唇打了个哈欠,她像一只懒猫儿似的,轻轻俯在炕头上,衣裙扭裹在身上,塌陷,丰臀腴美,乳鸽似的胸膛轻轻起伏着,那种美态,又岂是任何文笔能够描述出来的。
辰凌豁出去了,心想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燕国的谋划,中华历史的国运,重任都压在他肩膀上,今晚就委屈一下,施展一次美男计吧……
※※※
齐国都城,临淄。
这里是当今天下屈指而数的几座大城之一,有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之城,作为齐国的都城,它的繁华程度,比魏国的大梁,秦国的咸阳,还要大出许多,繁华似锦,车水马龙,人潮接踵。
临淄原名营丘,因一条淄河自南而北纵穿临淄城,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
临淄历史悠久,太古太昊伏羲氏兴起在齐地;这里又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的故墟;古帝少昊之世,以鸟为图腾的爽鸠氏族部落聚居在这里。
虞舜时期至夏代,有季氏族部落居住在这里;殷商时期,有姜姓逄伯陵氏居住在这里;殷商末年,有蒲姑氏居住在这里。
后来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武王二年封太公姜尚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姜氏自太公始,经西周、春秋时期,传位三十一代,治齐达六七百年之久,史称姜齐。
直到公元前386年(康公十九年),大夫田和迁康公于东海,篡权自立,仍都临淄,就是现在的田齐了,转眼已有八十年光景。
苏秦说服了赵王,又途径一次魏国,面见了魏王,说赵国已经同意与燕国合兵,对抗齐国,否则秦国削弱之后,却让齐国东方做大,严重威胁东方六国的安危,今日能吞燕,明日就能对赵、对魏、对楚用兵。
魏王一听,觉得大有道理,这些年除了秦魏交战最多,还有就是齐魏之间,也是数十年仇恨了,当年要不是孙膑、田忌用兵,击败了魏国庞涓率领的最精锐十万铁骑兵,魏国岂会从此衰落?
想到这些,魏王答应只要齐国不退军,赵燕出兵,他魏国不介意截断从秦国退回来的齐军,夹攻齐国,只要齐国元气一伤,没有了秦齐两大强国,其它诸侯国就会安全很多,重新又了称霸天下的资格。
苏秦游说赵武灵王和魏襄王之后,信心满满,来到齐国的临淄,准备面见齐王,他自忖已有八成的把握,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恫吓齐王,乖乖下令退军,并偿还燕国的损失,这就是纵横捭阖者之威,胜过十万雄狮!
第0294章 苏秦见齐王
天刚刚放亮,苏秦就登上轺车向齐王宫而来,要在早朝上,面见齐宣王。
齐王宫在临淄城的北面,与王宫遥遥相对的,在南面,是闻名天下的稷下学宫,天下国士奔向投奔的学府,同时它的剑宫也是战国十大修炼圣地之一。
中间是一片异常宽阔的街市,那便是名闻天下的临淄“齐市”,所有的朝臣进宫,都得从这片街市穿过,这种都市格局,在天下都会中堪称独一无二。
自从建成商坊街市以来,各国商贾们便大感兴趣,一片商市竟能和王宫比肩而立,这在当时确实是天下独一份,这无疑表明,齐国大大的看重商人。
这在饱受“抑商”之苦的商人们看来,简直比赚钱本身还,于是,天下的富商大贾竟是接踵而来,争相求购店面,同时又在临淄大买地皮建房建仓,倏忽十几年,齐市竟然成了天下最繁华的第一大市。
临淄人口大增,百工商贾达七万多户,几近五十万人口!齐市与魏市,大有不同处,魏市风华侈糜,多以酒肆、珠宝、丝绸、剑器名品为中心;齐市则平朴实惠,主要是鱼市、盐市、铁市、布市四大类,总的说来,风花雪月,齐不如魏;实惠便民,魏不如齐。
齐王规定:朝臣入宫,非有紧急国务,必须步行穿过“齐市”;运输车辆与紧急军务,可走旁边专门设置的车道;朝臣入宫,须得向齐王禀报街市遇到的逸闻趣事。
苏秦在车上挑开窗帘望着稷下学宫,心中微微起伏,他明白,这个学宫,是齐国文化促进交流之地,如今齐国强大,人才济济,物资丰富,兵强马壮,地域之广,超越诸侯,早就有了吞燕灭秦,一统六国之雄心,齐宣王又是一个极其浮夸奢华,好大喜功之人,劝其收手的确有些难度。
齐国远处大海之滨,土地肥沃,民风强悍,非但涌现了孙武这样的兵学世家,且近数十年来又文风大盛、工商业昌隆,秦国被削弱之后,东方六国,就只剩下齐国最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