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是通商城邑要有城主,负责管理城邑,包括建设、道路规划、宏观调控等,正城主必须是燕国派往的官吏,副城主设立两人,匈奴与燕国各占一人。
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
辰凌把自己能想到的细节,都写入其中,看上去公平公正,匈奴会很欣然答应,因为他们有了跟中原人学习的机会,而辰凌目的却是用这种文化炮弹彻底征服兰族,同化匈奴,然后利用兰族压倒其它匈奴部落,逐渐归附中原。
在中国历史上,自从春秋时期开始,游牧胡人就不断侵略中原,东夷、西戎、北狄、南蛮,把中原包围,数百个部族,差点把中原炎黄血统给灭了,后来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力挽狂澜,击退蛮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才得以延续了中原文明,接下来,有秦朝、汉朝、南北朝、隋唐、宋明各个时期无不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扰,更别提五胡乱华、契丹大辽、金国掠宋、蒙古元朝、后金满清的威胁了。
为何一直以来,中原只有防守之心,难以彻底击败甚至消灭蛮夷匈奴胡人呢?主要是在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男女皆能战,好勇武,整日学习骑射,而且人高马大,清一色铁骑兵所向披靡,中原军队无论冲击力、速度、硬战都不如游牧部落,这是原因之一。
还有重要一点,因为游牧部落,四处游荡,没有统一固定所,也没有城池,除了王庭和几处安置粮草的要塞城邑外,几乎很少有城县和城池,进退自由,不受拘束,而且它又是苦寒之地,即使在中原鼎盛时,也不会兴师动众举全国之力,去那对于中原人是苦寒之地,一毛不拔之地,大动干戈,即使想攻打,游牧部落直接举族搬迁,去漠北还要漠北的地方,中原军队是无法长驱直入一直去追击的,因为没有意义,在地广人稀的草原上,又没有占领的城池,这也是中原人为何不去攻打游牧部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中原统治的王朝衰落时候,腐败无能,军力涣散,很多儒家中庸思想的愚忠之臣,涉及到亡国利益时,总是恬不知耻地提议和解,割地赔钱,岁岁纳贡,保存一点地方继续他们的统治,最具代表就是南宋。
因此概括下来,中原强大时,对游牧部落不屑一顾,觉得苦寒之地,没必要兴师动众去占领,因此有了蒙恬驱逐胡人、秦开击退东胡、李广驱逐匈奴等等,只是起到驱逐的效果,并没有真正去消灭,占据茫茫草原,逐渐城池坚守;衰弱时,只能被动挨打,无力还击,苟延残喘。
试想如果在战国时期,能把匈奴同化,交给匈奴人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明智保身,中庸之道这些封建的思想,来腐蚀那些草原上的凶狼,温顺他们的性格,不再野蛮粗暴,不是没有文明和文化,或许数十年后,游牧部落那股四处杀伐抢夺,无规无矩的行为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退耕还林,圈地耕种,走上文艺道路,发展旅游业……
这一步棋,说不定能化解中原日后千年的游牧民族的威胁!
辰凌正在想着,有寺人(太监)进殿传奏,大将军秦开在殿外侯见。
“秦开来了?哈,来的正是时候!”辰凌微微一笑,道:“让秦开进来!”
寺人听完出去高声喏唱道:“储君有旨,喧——,秦开进殿面见储君!”
顷刻,一位浑身甲胄的青年,解了佩剑,走入大殿,步伐龙虎有力,精神,浑身透着一股将军之威,剑眉星目,英姿勃发,但是一见到储君,顿时气势内敛,跪拜道:“臣将秦开,拜见储君——”
第0301章 大将秦开
辰凌看着秦开,浑身散发着一股军人的气魄,微微点头,比两个月前刚见面时的神态,明显成熟不少,更有做将军的风范了,军权握在手中,统领千军万马,驰骋沙场,汇聚于一身的就是为将者的威严。
不过这种将帅威严,遇到了比他更高深的帝王威严时,又显得峭拔有余,而包容不足,气势明显弱了许多。
“秦开,你来的正好,寡人有些要事与你商量。”
辰凌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不浪费过多客套之语,因为时间对于他而言,太重要了,兵贵神速,治国亦如此,早下结论,就能抢占先机,先发制人。
秦开微微一愣,旋即心中有些感动,越是有能力的人物,越喜欢不拐弯抹角,揣摩君意,这样开门直接切入正题,无疑是他的极大信任,让秦开对这储君,有一种知遇之恩,难以报答的感激。
“储君,不知是何事,如此紧急?”秦开恭敬道。
“东胡发生内乱,东胡王被左贤王杀死,现在东胡太子被右贤王保护起来,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左贤王正在草原混战,各部落也陷入混乱,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咱们燕国正是内忧外患之时,强大的东胡一直虎视眈眈,这次暂时没有了威胁,一来有利于咱们燕国接下来的复国振兴,另外,也是咱们燕国趁机对东胡落井下石的好机会,派人召你入宫,就是同寡人一起商议,应对东胡宫变之事。”
秦开听到这些,神色微微愕然,然后大喜道:“真的?太好了,储君,臣将多年在东胡为质,深知东胡王庭的势力,东胡骑兵三十万,控弦之士十万,他们的骑兵以楔形阵冲锋,多种骑兵阵型配合,一旦冲锋,千军万马如惊涛骇浪之势,根本不是中原军队能抵抗的。”
“中原现在兵种仍是车、骑、兵、弓、辎重混合,多用于攻城战,少野战,而且目前战国七雄齐、楚、魏、赵、秦、韩、燕,六小国周、宋、鲁、越、卫、中山,骑兵都有限,没有形成正式的骑兵队,一般大国最多几万人,却作为步兵大军的先锋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