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页(2 / 2)

华阳君、孟贲、白山率军驻扎在函谷关外,白起、孟羽、任鄙、那文博等将领带军继续向齐国进发,其它几国得知秦国如此大动干戈之后,都有些暗自高兴,秦国军力凶猛,这是诸侯国中公认的第一,十万虎狼秦军,绝对是伤齐国的致命利剑。

诸侯国都愿意看到,秦国与齐国两败俱伤的结果,所以欣然接受秦国的大规模出兵,却不知,秦国太后,暗中打着收复函谷关的想法,另外十万大军,随时待命,对河西、函谷境内驻扎的魏、韩、赵边戍军进行偷袭。

当然,秦国不会马上动身,破坏伐齐的大计,毕竟当前齐国才是最大的敌人,只是齐国元气大伤,附和秦、赵、魏、楚、韩、燕六国的利益,所以大家心照不宣,都把目标放在了齐国的身上。

赵国出兵八万,由马服君赵奢、廉颇为正副统帅,率兵东进,途经中山国土,抵达沧州北,赵齐边界,驻扎下来,等待盟军统一的进军号令。

魏国与齐国数十年的仇敌,随着齐国不断富强,向西扩张,首当其冲,魏国东部就收到大威胁,甚至京都大梁城,也面临齐国的虎视眈眈,东边的隐患,全来自齐国,因此魏早有伐齐之心,终于等来了机会。

新垣衍、芒卯、林惊羽、周淮英等将领被派出去,对付齐国,魏国有着打蛇七寸的想法,一定要齐国付出惨痛代价,自此消沉下去,毕竟魏齐相邻,齐国衰落,魏国肯定会在今后争斗中获利很多。

抱着同样目的的还有楚国,齐鲁大地与吴楚大地相邻,齐楚也没事争斗,这次正是大好机会。

几乎一时间,各国的矛头都对准了齐国,积攒数十年的恩怨,在这次机会上,爆发了,齐宣王的自傲与嚣张,终于激发了众怒。

五国盟军,抛开前见,抱着同一目标,兵甲凝重,浩荡地向着齐国进发,剑指东方。

列国百姓都听闻了,这个时期,最热闹的话题,莫过于齐王称帝,与五国伐齐了。

齐国,临淄城。

宫内大殿上,齐王田辟疆正与文武大臣商议着盟军进犯的难题,双方分成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

主战派以权臣信阳君、田宽、大将军匡章、田轸等为代表,主张集中数十万大军,抵挡五国合纵,正面阻击联军讨伐,要打出齐国的威风,不能敌人一威吓,齐国就软蛋下来,丢了第一强国的颜面。

主和派以孟尝君、苏代、周最、晏英为代表,似乎看出五国伐齐,给齐国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一旦战胜还好,能获得前所未有的殊荣,但是一旦失败,将会使齐国万劫不复,瞬间就元气大伤,甚至面临亡国的危险,所以他们不敢拿国脉来赌。

田文苦劝道:“君上,五国短暂会盟,立即对齐发兵,可见五国对齐的恨意由来已久,早就想动手了,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这次齐国称帝号,正好给其他诸侯一个联合出兵的借口,这次要保全社稷,必先要去掉帝号,然后与五国和解,才能止干戈,化玉帛。”

“哼,谁要和他们化玉帛,这几个诸侯,早与我大齐面和心不合,边境一直战事不断,这次秦魏赵楚韩,野心暴露,联合在一起,狼狈为奸,以为我王会惧怕吗?”齐王一蹙眉,满脸的威严,气势豪迈道:“征战,唯有征战,洗刷齐国富而不强的绰号,我们要做铁血勇猛的齐国,而不是富商之齐!”

信阳君道:“君上所言极是,五国既然敢来进犯,就一定要迎头痛击,把他们打怕,知道我齐国的厉害,重新树立强国的形象,秦国就曾经击败过两次中原五国合纵,难道齐国连一次也阻挡不了吗?”

“君上,微臣觉得应该正面迎敌,痛击盟军!”

“盟军势大,有四十万之众,从四面进攻,臣以为,求和稳妥!”

“……”双方僵持不下,各抒己见。

“君上,臣以为可以先战,如果形势有利,则正面击溃盟军,如形势不利,立即求和也不急。”朝廷九卿之一詹何这时给出了稳妥的建议。

齐王田辟疆听到詹何的建议后,微微点头,这个法子挺中肯的,先迎战,打出齐国的军威,不能因为五国一联合,就吓得去掉帝号,那也太没骨气和魄力了,在他准备称帝之前,也做了最坏打算,诸侯会干涉,但是在骄傲自、好大喜功的性子促使下,仍然顽固称帝,表现出虚荣的一面。

所以齐王不会轻易就撤去帝号,让天下人耻笑的,至少要倾国之力,与五国盟军一战,打出真火来,再见机行事,才符合他的立场,沉吟之后,朗声道:“孤王决心已定,全面备战迎敌,视战局再做下一步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