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传令官传出将令,顿时擂鼓声和号角声响彻方阵。
胡人来了,远处一根长约数里的黑线出现在旷野尽头,然后越来越清晰放大。
漫天的尘沙似是天际突降的乌云,他们的速度,比想像中的还要快上数倍,那万匹战马奋力嘶鸣,驰骋在大漠上的壮观场景,让人心惊胆颤。
东胡骑军越来越近,休旬王眼见摆兵布阵的燕兵似乎比他们人多,但他们的铁骑竟是丝毫不惧,根本没把中原人的步兵放在眼内,一时间兴奋地叫嚣着,呐喊着。
“屠光燕人,这群中原猪——”
“杀——”地动山摇中,无数战马掀起的尘烟,东胡骑兵人如虎、马如龙,挟着一股摧毁一切的剽悍锐气向燕军大阵猛扑过来,试图一战而冲垮燕军的阵列,杀猪宰羊一般把他们杀个干净。
对面的燕军方阵正“铿铿铿”地向前挺进,一步一步,虽然很缓慢,但是七八万人的大军微微一动,如泰山之倾,举步重重一踏,铿声入耳,在千军万马的大集团对阵作战中,这种阅兵式的结阵前移,实际上就是马上开战的征兆了。
第0766章 步兵对阵铁骑(中)
燕军重甲方阵与东胡骑兵正在不断接近,大战一触即发,那股热血沸腾的激情和英锐之气,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肃杀之势。
在冷兵器时代,哪怕你勇冠三军,没有战友掩护时面对一二十根长枪铁戈也只有送命的份,如果没有阵型配合,一股脑儿快步冲上去,势必阵形大乱,那时一个个孤立的枪兵只配给整齐的敌军送菜。
因此电视或电影上演的,某将军一马当先,率领身后大军冲上敌阵,勇冠三军,万夫莫敌,那纯属扯淡,文学艺术加工而已,事实上,真正的统帅都在后方指挥三军,看哪里阵角出现豁口立即派兵补上,统筹大局。
即使中等武职的偏将或副将,也是夹在冲锋的阵列之中做指挥,同时需要亲卫保护自己,但凡冲在最前几排的,基本都是炮灰,不是被乱箭射死,就是被对方长矛戳死,或被乱军撞死!
东胡骑兵的阵型是传统的雁行阵,模仿草原苍穹中大雁南归,最适合骑兵使用,因为速度快,雁头如一把利刃,呈偃月型锋利状,因此草原的骑兵配置如大雁飞过的斜行,以充分发挥冲击的威力。
一个个骑兵雁锥形阵有序地排列开来,前后、左右、不同兵器的使用,有战刀、有长矛、有狼牙棒和长槊,各骑之间的间隔便也不同,战马之间留出了足够的空隙,使他们发起冲锋时,不至于相互踩踏、撞击。
五万的骑兵队伍,可以摆成几十排甚至近百排的,而且每一排骑兵都是错列的,一旦让他们发挥出突出威力,他们可以像除草机一样,扫平眼前的一切。
“弩兵手准备——”辰凌下达了第一个命令。
弩机的威力大,射程远,相当于二石弓的拉力,需要弩机手以脚撑弩臂,然后半弯身,以全身的力量拉开上弦,以扳机卡住弩弦,以望山瞄准,能射出两百多步,相当于一箭之地的二倍。
普通弓箭手都是徒步长弓手,拉弓可以借助脚下和腰部的力量,经过训练拉开一石弓。
所谓一把弓的弓力,计算方法是:把一把弓固定在墙上,然后往弓弦上挂重物,等弓完全被拉开时,弓弦所悬挂的重物的重量,就是这把弓的弓力。
古代的一石弓,约等于100多斤,已经是强弓了,拉的开的都是强弓手或长弓手,是需要专门训练的弓箭手,二石弓是军中一些有勇力的大将才拉的开,而马背上拉弓所需臂力要远远大于地上拉弓,因此骑兵大都要求身高力大之人,一般是使用五斗弓,也就是半石弓,射程五六十步。
草原游牧部落是没有专门的弓兵的,中原各国要训练一个合格的弓兵耗时良久,可草原上的骑士人人都是善射的弓手,但都是半石弓,需要拉近距离才可以,七八十步外,基本都是被射,但骑兵可以凭借超快速度,迅速拉短距离,让长弓手最多射出三次。
燕方阵列军令发出,顿时一万弩兵排成三排,前后相隔一丈,第一排半蹲下,三千支擘张弩刷地平端而起,冷冷地对准了排山倒海奔袭而来东胡大军。
“勇士们,杀进燕人,中原的肥沃土地将是我们东胡部落的——”休旬王狂热地喊着,顿时点燃了胡人们的热血和贪婪,挥舞着冷兵器,杀气滚滚,凶猛异常。
“铿铿铿铿……”燕军枪兵铁甲铿锵,手执橹盾长枪,排着密密麻麻的阵形,足足有二三十排,四十余列,长枪高举,森然如林地走上前来,随着一声大喝,所有交错排列的兵卒单膝跪地,长枪前指,排成了一个立体防御的枪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