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页(2 / 2)

“他们敢造反?我不信。不就是几个巡防营吗?派一个标过来直接接管华源,何必如此费事?”

“哈哈,高见。你尽可给陆军部去封电报。”

“你不说我倒忘了。”一句话提醒了孟恩远,当即拟了一份电文,跑到电报局明码发出了。

这封电报请求陆军部派兵接管华源公司的电报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电文发出的第三天下午,尚未收到北京的回电,也没有到华源中兴的巨头们回复的期限。山东布政使白瑞庭急匆匆来到迎宾馆,“孟大人,王大人,你们为何如此孟浪?华源已经乱了,卷烟厂已经罢工!华源枪厂也乱了,杨抚台已经赶过去处置了!二位大人,”白瑞庭沉下了脸,“我们已经答应商议一个章程,为什么不等结果便出此下策?”他用了“我们”一词,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什么?罢工?”王、孟二人有些发愣,这也太过敏了吧?

“华源枪厂传言朝廷要派兵来抓人,立即大哗。事关军火安全,杨大人要巡防军切实保护工厂,务必不使一件武器流出。你们怎么能这样做?简直是胡来嘛。”

“谁敢闹事就抓谁!”孟恩远大怒,这就是公然示威了,他当然不能屈服。

“抓人?你知道华源兵工有多少人?你要带多少人去抓?再说,兵工厂与第五镇休戚相关,枝蔓相连,第五镇岂会坐视老家生乱?这个月还要送一大批军火去赣西,东西做不出来导致前线受困你能负责?”白瑞庭冷笑道,“第五镇可在前线剿匪呐,你也不怕乱了军心!”

“我何曾说过抓人?这简直是血口喷人。少拿第五镇说事,剿匪?不就是几个会党闹事嘛。”

“孟大人最好去给工人们解释吧。”

为什么一向组织极好运转平稳的华源集团竟然出现这样的事情,说起来有些曲折。发动者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当了山东当局射向朝廷的枪。

这里说的山东当局,不是指杨士骧为首的山东官吏,而是真正掌控山东的龙谦集团。

济南电报局是情报处重点盯防的部门。孟恩远给北京的电报一出,留守大本营的方声远便接到了情报处的密报。

当晚,方声远召集在济南的“留守委员会”成员开会,研究对策。委员会七人,叶延冰率第一旅在东昌、济南府练兵,吴念率第二旅主力驻扎莱州青州一带,江云去了关外,参加会议的只有方、宁、陈、宋四人。

首先要报告龙谦。给龙谦的快报由方声远起草,派快马送出了。但大家知道,暂时不会收到远在赣西的龙谦的任何指示。这一次的危机,必须依靠他们自身力量来化解。

方声远分析,陆军部派王士珍和孟恩远来勒索华源和中兴,可以视为是朝廷对山东的一次试探。根据掌握的情报,朝廷目前发生了一次激烈的政争,涉及到北洋之主袁世凯了,在这种情况下,似乎不会对山东用兵。因为北洋能打的部队都是袁世凯的。而且,司令率第五镇驻扎江南,朝廷如果不想搞出一场自洪杨以来最大的内战,它就不会出此下策。而且,朝廷之举触犯了山东官吏的切身利益(绝大多数官员都在两大实业集团入了股),即使是杨士骧,也会顶着不办的。所以,不妨以静制动,静观其变。给他一个结论,实业公司不同意朝廷的做法,完了。

宋晋国认为,绝不能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做决定,求人不如求己。包括杨士骧白瑞庭等人也不能相信,必须做军事对抗的准备。按照司令的交代,山东纵队一定要坚持到主力折返山东。所以,山东纵队必须集结,做好与朝廷开战的一切准备。

一向低调稳当的宋晋国却成了激进派。

宁时俊认为,如果集结山东纵队并动员后备力量,必然无法瞒过朝廷,将山东决心武装反清的意图彻底暴露,这样不符合龙谦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总方针。

陈超认为,可以凭借舆论及洋人的力量来逼朝廷让步。纵观当今,舆论的力量不可小觑,可以发动山东的报纸声讨,但需要注意声讨的对象只能是孟恩远和王士珍,以免过分刺激朝廷。另外,可以让大卫父子找美国领事馆帮忙,如果洋人出面,朝廷不能不有所顾忌。

陈超的意见启发了方声远。他阴阴一笑,对其余三人说,陈公倒是提醒了我,既然要造声势,舆论不如实干,那就让华源乱一阵子吧。有了这个由头,下面的棋就好下了。

“为何要乱华源?”陈超吃了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