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见,双方似乎还算对眼,沐晟见火候差不多了,进入了正题:“老夫在这安南,也待不了多久,安南已经渐渐稳定,老夫只怕要回云南了。朝廷自会遣一队官兵留守,可是以老夫的预计,却也不多。安南这地方,和云南没什么不同,当地的土人,素来桀骜不驯,就算一时降伏,数年之后,时局如何,还难以预料。不过……这是朝廷所虑的事,老夫只管弹压即可。陛下此番,敕陈氏为安南王,料来也是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借用陈氏来安稳安南,安南对朝廷,毕竟只是癣疥之患,朝廷的精力,不可能一直放在这里……”
他说了一些对安南的担忧,显然在整个征南大军的体系之中,他并不属于乐观派,无论是朝廷还是明军内部,都被这巨大的胜利冲昏了头,而沐晟显然不同,他深知这种百族林立的地方,天高皇帝远,很难驯服,而安南的陈氏,未必能驾驭住局面,他们毕竟是借用外力登台的人,未必能维持下去。而朝廷也断不可能一直花费巨大的精力,去维持陈氏。
郝风楼颌首点头,显然很是赞同沐晟的观点,只是安慰道:“将军不必徒增烦恼,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沐晟笑了,道:“你说的是,一切,都等到了升龙再说。”
这次会面显得有些匆忙,双方毕竟连点头之交都算不上,因此也不可能说把话说的太深。
当日郝风楼下榻了一夜,次日便和沐晟一道动身。
沐晟对这里的风土人情颇为了解,一路和郝风楼讲述了一些风土人情。火候差不多了,他话锋一转,在即将抵达升龙的时候,道:“郝风楼,老夫有句话要劝你,却不知你愿不愿听。”
郝风楼道:“还请将军指教。”
显然二人的关系已经深了不少,沐晟莞尔一笑:“你在京师的作为,云南那边,从邸报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有些话,老夫本不便说,可是你莫要忘了,我等皆是臣子,做臣子的,切莫涉入宫闱之争,太子殿下迟早克继大统,汉王……”沐晟在这里似乎斟酌了一下,显然在考虑是不是把话说的更深一些,最后道:“汉王虽有他的长处,可是以老夫的愚见,断不可能取而代之,你自己要好生思量,切莫误入歧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郝风楼不由苦笑,这你娘的为何人人都以为自己吃饱了没事,非要和太子做对。真以为自己愿意搀和进这样的是非里去?
沐晟的话,却是带着善意,郝风楼却是无从解释,最后苦笑:“卑下受教。”
沐晟见郝风楼言辞闪烁,莞尔一笑:“你是聪明人,多说无益,升龙就要到了,还不知会有多少烦心事。走吧,进城。”
第二百九十四章:共商国是
升龙城的轮廓已随太阳余晖出现在地平线上,那城门楼子顶上的琉瓦折射出比夕阳更耀眼的光晕。
这座安南难得的古老城市,所用的规格俱都是效仿汉制,它和大多数内地的城市一样,都配有城墙、城楼、角楼,若不是那城楼檐下有些古怪的漆纹,只怕寻常人很难分辨这里是大明还是安南的国都。
汉人对这里的影响,可谓方方面面,无论是语言、饮食、还是文化,即便是那城门洞上雕刻的升龙二字,亦显露出了几分王右军的影子。
虽然在郝风楼看来,这升龙二字的书法,虽然有效仿王右军的意图,却明显有东施效颦的意思,字迹之中,全然没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气质,反而使人觉得有些可笑。
此时在城外,自是卫戍森严,一支支打起的旗蟠迎风招展,无数的游骑进进出出,有游骑打马上前,确认了沐将军和郝风楼的身份,旋即,便有一名游击将军前来见礼,这位年过五旬的老将,显然是来刷功绩的,许是朝廷念他老迈,却又不忍弃之不用,所以虽然随军,却是以镇守为主。
老将自报了姓名,姓陈,陈老将军见了沐晟,甚至恭敬,道:“卑下见过少将军,卑下曾在黔宁王座下听用,竟想不到……”他满是惆怅的叹了口气。
沐晟忙道:“老将军不必多礼。”
随即陈将军又见了郝风楼,此时态度多了几分期许,道:“郝佥事是少年英雄。”
郝风楼连忙回礼:“将军言重。”
叙话之后,陈将军道:“请入城罢。安南的百官,已是久候多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