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页(2 / 2)

这就是我的希望。十几年前,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祖国,一切的努力付出都是为了这些梦想。我们要坚定信念,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奋斗,一起斗争,一起维护自由平等。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不但在物质生活上会满足,精神生活上更要满足。

如果帝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梦想必须实现。

让执着信念之声从神州大地响起来!华人必将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陈绍的话在广场上空飘扬,几十架摄影机由远及近从各个角度将这场盛会记录下来。记录下观礼台上那些受到邀请而来的华人华侨,记录下他们泪眼婆娑的面容,记录下他们激动的神情。

这些华人华侨都是应邀从世界各地赶来的,他们都是一些真正的爱国志士。他们虽然远离家乡热土,但心中永远牵挂这个国家。当他们学业有成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国发展,凭借学到的知识,努力改变这个落后贫穷的国度。当祖国需要他们时,他们可以献上自己的全部家产。

此刻激动的是华人,但许多外国人却没有丝毫的激动,反而他们有种深深的危机感,在西方人的眼中,怎么去看待一个即将崛起的大国?而且还是地区大国。他们不会去管你打算怎么崛起,但西方国家会根据历史的经验来判断。

每一个世界强国,从来都是靠掠夺他国来完成崛起。这是西方国家最直接的认识,不管你怎么解释,他们都只会如此看待。对他们而言,和平崛起一点说服力都没有。因为历史上没有一个真正的强国是靠和平崛起,有的也只是血腥与杀戮。

第二百零四章 开国阅兵(上)

“庆祝中华帝国成立仪式现在开始!鸣礼炮!”

这一时刻,轰鸣的礼炮响彻承天门广场的上空;这一时刻,轰鸣的礼炮响彻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帝国的土地;这一时刻,礼炮的鸣响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跳同频;这一时刻,礼炮的震撼让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热血奔腾。当隆隆的炮声鸣响在和平的天空,我们可以告慰那些用生命铸就帝国的英灵。当帝国的武装力量踏步在祥和的广场,告诉全世界华人自尊、自信、自强的宣言高亢、嘹亮。

从英雄纪念碑到黄金龙旗升起的地方,带着先烈的祈望走向崭新的希望,帝国的每一步都曾留下坚实的声响!为了帝国发奋图强的目标,携手同心;为了帝国更加灿烂的明天,迈步前进!勤劳勇敢的华人,黄金龙旗就是前进的方向!激情澎湃的华人,始终走在实现远大理想的大路上!

承天门广场的城楼门打开了,199人的国旗队从城门中正步走出来。国旗队身着专用的国旗队礼服,礼服是由发动机军官服饰改变而成,不过与正常的军官服饰不同,这种礼服的两个袖口各绣有一条金黄色的龙,严肃之余,又显得更加威武不凡。

“轰隆隆……”

随着国旗队走出城墙,由88门礼炮组成的庞大礼炮群奏出了一首此起彼伏的炮乐。轰鸣的礼炮,犹如打破了笼罩中华民族近百年年的沉沉暮霭,向全世界宣布,古老的东方国度,再次站了起来。

陈绍站在城楼主席台上,看着城楼下缓缓走出的国旗队,不禁回到了原来那个时空。那时自己只能端坐电视机面前,崇拜地看着。别说主席台上那些高不可攀的人,就是这些国旗队的士兵,自己也是羡慕得紧,哪里会想到,回到民国,自己也有建功立业,功震华夏的这一天。

中华国防军的军礼、正步等规范,他都是借鉴了后世的那一套,不是他怀旧,而是那一套东西,具有着很强的优越性,也极具震撼性。以前陈绍每次看到后世北朝鲜的正步,都会忍俊不禁。再看到那些北朝军官满身的勋章,陈绍相当的无语,勋章荣誉对他们来说,好像大路货一样,任谁都可以挂一大堆。此次国防军在授衔仪式颁发的勋章,也只有蒋百里和蔡锷有两枚,其余的都只有一枚。和北朝对比起来,差太多了,至少数量上是如此。

199人的国旗队迈着整齐正步,手上套着洁白的手套,挥舞起来,整齐划一犹如荡起一层层浪花。

整个广场犹如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从城门位置,从高往下走来的国旗队身上。通过广场广播,所有人都听到了那整齐无比的脚步声,刚健有力,整齐划一。

国旗队走到城楼前的国旗台后,列队完毕,护旗队护送国旗登上国旗台,做好了升旗的准备。

“全体肃立,升国旗,唱国歌!”

“起……”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陈绍不自觉地开口跟着唱起来了,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可以不用唱,但他依然唱了,不是缅怀后世,而是为帝国现在取得的成就和即将迎来的辉煌而唱。

军乐团演奏的国歌,通过广场广播传到了整个承天门广场的每一个角落,每个人都听到了这激动人心的国歌旋律。在那慷慨激昂的国歌旋律中,国旗队员猛地一抛国旗,将其舒展开来,随即拉动旗杆上的绳索,开始将国旗缓缓地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