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旅程,就是坐在硬件非常出色的头等舱,依旧很难熬,还是那句话,再好的真皮沙发,坐上十几个小时,你屁股依然会痛。
只有睡着了,才感觉舒服点。
于是,之后的旅程里里,除了吃饭,冯一平大部分时间,都在带着眼罩睡觉,现在的经历,更坚定了他将来一定要买一架私人飞机的决心。
第二天中午11点半,提供最后一次餐饮服务,喝了两杯浓咖啡的冯一平,总算清醒过来。
广播里通知,还有一个多小时抵达旧金山机场,那些回家的美国人,明显振奋起来,机上其它的人,比如和冯一平这样,第一次到美国的,眼见目的地在望,也都有些小激动。
二货还算是个有素质的人,好像是想跟冯一平修补一下关系,“你要去哪?我爸会派人来接我,要顺道送你吗?”
“谢谢,不用。”
老板第一次莅临,硅谷的公司肯定会安排好接待工作,哪用得着搭你家的便车?
12点50分,智通公司美国公司的经理杰克,就已经带着司机等在出口处,老板驾到,可不敢怠慢。
他们多等了一会。
出入境检查处,一个黑人海关关员,有点不相信冯一平造访美国的理由,更不相信他手上那么多的邀请是真的。
看看这些邀请的单位吧,有好几家著名美国大学,如哈佛、乔治城大学,还有一些鼎鼎有名的俱乐部和协会的演讲邀请,比如著名的纽约经济俱乐部。
这才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中国小伙子好不好,怎么可能?逗我呢吧!
他强烈怀疑,那些邀请函都是伪造的,在面无表情的询问冯一平那些问题的同时,他不动声色的看了眼冯一平的护照,上面干净的很,连一个戳都没有,这更加重了他的嫌疑。
结果就是,在飞机上那个二货戏谑的眼光中,冯一平被带到了第二次询问房间。
所以,冯一平第一次抵达美国,还不算真正踏上美国国土的时候,就被拉到一间办公室,接受几个部门的联合询问,与此同时,他随身的那些行李,都被翻得乱七八糟的。
奶奶个爪的,如果是在国内,冯一平还能迁就一下,可这是美国的干活,他不想迁就。
“你们随便找几个邀请函上的单位,打电话去问一问,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冯一平拿起桌上被当作“证物”的那一叠邀请函,不太客气的摔在一个态度最不好的人面前。
那人不客气的看着冯一平,冯一平只云淡风轻的瞥了他一眼,这样的小角色,还真不值得浪费精力。
有时候,争锋相对,并不让人感到恼火,倒是冯一平那样彻底无视的目光,才更伤人。
不过,他也只能用眼光杀冯一平几次,那些邀请函万一要都是真的呢,那眼前的这个小伙子,可是名人,是好多大人物眼中的红人,而在那些大人物的面前演讲,那收入肯定也是丰厚的,而收入丰厚的人,不是他这样一个移民局单位的普通员工能随意炮制的人。
唯一的一位女性工作人员,已经在主动打电话核实情况,“乔治城大学吗?”“纽约经济俱乐部吗?”
她工作做得很细致,电话里问了不说,还把冯一平护照上的照片给对方传真过去。
没几分钟,几家单位都反馈回来,“冯先生,谢谢你对我们工作的配合。”不愧是第一强国,他们这话语里,连一丝敷衍的道歉也欠奉。
至于被他们翻的乱七八糟的行李,当然依然乱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