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页(1 / 2)

在刚成立公司的时候,他们也许能把公司管理得紧紧有条,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此时的管理,对这些天才的工程师,也是一个挑战。

况且,佩奇时年仅26岁,年轻,就难免会有些热血,有些冲动,有时会考虑得不够周全,他应该将主要的精力,放到擅长的产品开发上,把管理工作,交给专业人士来担当。

当时迫切需要那笔钱的佩奇,同意了这一条件,但是,后来还有反复,在那笔投资,全都变成新增的设备和员工,不可回收以后,他适时向投资商表示了不同的意见,“我和布林,能够把公司管理得很好。”

其实就是很没有契约精神的反悔了。

但是投资商并不这样认为,总之吧,就这样反复了不短的时间,中间,投资商安排佩奇和硅谷其它知名的高科技公司ceo见面交流,总算让他勉强接受了可以聘请一位ceo的意见。

顺便说一下,佩奇当时的意见是,如果必须请一位ceo,那乔布斯是最合适的人选。

呵呵,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虽然此时的苹果,并不是后来那么牛的苹果,但此时的谷歌,同样不是后来那么牛的谷歌,就是和此时处在最低点的苹果相比,当时的谷歌,从各方面看,都还是个小孩子,请不来乔布斯那尊大神。

到去年3月,终于定下来接替他ceo一职的人选,诺勒公司的ceo埃里克施密特。

佩奇之所以能勉强接受,因为这个施密特,曾经也是一个工程师,参与过java的开发。

总之,去年8月,施密特正式上任,所以,布林的顾虑,也是对的,这个层级的人事安排,应该要取得施密特的同意。

“不过,这应该也不是问题,相信如果和冯谈过之后,施密特也会赞成你的决定。”布林安慰道。

……

和佩奇他们俩不一样,埃里克施密特总是穿着考究的西装,头发也打理得一丝不苟,很符合大众心目中大公司高管的形象。

他比谷歌的两位73年出生的创始人年长18岁,80年代初毕业于伯克利,从业经历丰富,在这两个小伙子面前,始终表现得很自信而又温和。

“这位冯先生,我知道一些,我看过他的那本蓝海战略,也知道他不久前提出的云计算概念,应该是个不错的年轻人。”

听了佩奇的要求,他说道,“只是,据我所知,他好像才20刚出头?聘请一位这么年轻的小伙子,做我们的首席战略顾问,是不是妥当?另外,如果我没记错,他好像就读于商学院,并不是一位工程师?”

“想法比年龄重要。”佩奇反驳道。

但对施密特的后一个疑问,他却不好回答,公司的所有人都知道,他对那些非工程师之外的人,有多不待见。

就是哈佛的ba或者斯坦福的ba,来应聘公司管理和销售的职位,他也不会同意,就是这些并不需要编程能力的岗位,他也倾向于由那些对商业感兴趣的,和他一样是计算机学科毕业的人来担任。

布林适时插话,“或许,只要一场会面,你就会认同我们的看法。”

“呵呵,我相信你们的眼光,对佩奇如此看重的一位商学院背景的人,我也很好奇,那么我们商量个时间,邀请他来公司一趟,不是说他也在考虑是否接受你们的提议吗?也有必要让他来公司感受一下。”施密特笑着说。

近20年的工作经验,让施密特很圆融,去年到现在,近半年的接触,他也摸准了这两位的脾气,知道该怎么和他们相处。

“公司这边随时都可以,那我马上跟他打电话,邀请他,后天吧,后天来公司,”佩奇说,“我希望能尽快跟他合作,完善公司中长期的战略构想。”

只不一会,他就面带异色的挂了电话,“怎么了?他明确拒绝了吗?”施密特双手握拳,在办公桌上一敲一敲的。

“有什么问题?”布林清楚自己的老搭档,他的这种表情,是惊讶,而不是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