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的汤姆,”冯一平在他肩膀上拍了下,“我完全理解。”
“只能说,这个世界上,别有用心的人,太多了吧。”
“你也不要把这事放在心上,希望晚上你能过得愉快。”
“谢谢。”汤姆汉克斯站起来,和他拥抱了一下。
“总之,期待我们的合作。”冯一平笑。
……
当康明斯再次打来电话,问吴倩相关的进展时,她看着老板又温和的笑着和梅丽尔斯特里普结束了不算短的交流,只能再一次对康明斯说,“正在进行中。”
这一次,她还加重了语气。
费奇穿过人群,在灯火阑珊下的一个亭子里找到冯一平,举杯和他碰了一下,陪着喝了一口,“都不顺利?”
“是啊。”冯一平又喝了一大口酒。
谈过的这几位成名已久的家伙,都滑得很,没有一个同意支持他的提议。
“冯,想开点,有些事,就这样。”费奇说。
哈斯廷斯这时也走了过来,看着那边光鲜无比的那些明星说,也说道,“冯,想开点,好莱坞的这些家伙,是最不纯粹,最唯利是图的一帮人了。”
“指望他们在这样的事上站出来,不现实。”
冯一平忍不住叹了口气,怎么听了你们的安慰,我的挫败感更重了呢?
第四百一十三章 任性一把
这可以说,是一段时间以来,第一次有事情没有按照冯一平的意愿来发展。
但他感到挫败的原因,主要并不是这个。
他觉得挫败的主要原因,是觉得自己很有可能,并不能让眼前这糟心的局势,变得好一点。
虽然明明知道有些事情的走向,但其中的很多,往往是事到临头时才会想起来,就比如说,这一次我们奥运火炬在海外传递时所遭遇到的那些事。
他知道,十多个小时后,火炬在巴黎的传递过程中所遇到的事,会比在伦敦的传递,还要让人生气。
至于9号在旧金山的传递,原来报道得不多,所以他并不清楚,但综合目前的情势来分析,怕是只会比在欧洲的遭遇更差。
因为逃到印度的那些数典忘宗的家伙,在美国的活动,非常活跃,他们最重要的几个组织,也都注册在美国,具体的说,注册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就在纽约,这非常有利于他们在一些国际活动上搏出位。
他此时大概也有些明白,为什么当初国内的新闻媒体,并没有具体报道火炬在伦敦和巴黎之后的传递情况,只是从正面的角度,高度概括的来报道成功完成某某站的传递。
那么做,确实也有非常现实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