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件事在成武七年二月初的时候,终于尘埃落定,朝廷上下都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太子出行的诸般事宜了。
而在大秦成武七年正月,朝廷上还在为皇帝陛下出巡之议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京军的整编已经悄然开始。
实际上,这样的事情不可能一点动静都没有,但却被皇帝陛下扰乱了视线罢了。
而京军整编,变动可也不算小。
掌握羽林左右卫兵权的李金花,再次晋羽林中郎将,不过对于羽林中郎将的职责,朝廷有了改动。
羽林中郎将掌羽林左右卫,驻于长安之西,不再担负轮值皇宫,驻守长安四门等职责……
驻守西山皇陵,值守京中各衙署,协助国武监整训生员等等职责,都落在了羽林左右卫的头上。
这里面显然有着大将军赵石的影子,多年以来,羽林左右卫在皇位争夺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这一次,羽林左右卫终于算是稍稍脱开了京中的漩涡,将自己弄到了一个稍微超然一点的位置上。
而皇帝陛下也就此表明,一直在提的迁陵之事,要暂时作罢了。
不过,李金花虽然重任羽林中郎将,但就职责而言,却没有过去那般举足轻重了。
这无疑是大将军赵石做出的最大让步,十几年间,大将军赵石其实一直死死握着京军兵权,掀起了无数风浪,让人喘不过气来,而现在,借着京军整编,大将军赵石控制京师防务的时代,也就此终结了。
不过如此一来,羽林左右卫彻底沦为了晋国公赵石的家兵,李金花晋羽林中郎将,兼领羽林右卫指挥使之职。
种七娘升任羽林左卫指挥使,羽林左右卫合于一处,兵员消减到四千人,至此,羽林左右卫差不多已经彻底成了晋国公的亲军,很快,晋国公府的家将们,便差不多都有了羽林军军职,顺便也将长安城西承恩湖畔左近以及西山都划归了自家地盘。
在这件事上,有些人颇有微词,但晋国公赵石做出的让步已然非常之大,若还一无所得,无论朝廷还是晋国公脸上都不会好看。
许多人还很羡慕,京中再出什么风波,晋国公赵石只要出城,往羽林左右卫这里一躲,谁也奈何不得他,这样的自保手段,却也有晋国公使的出来,旁人无法仿效。
其实最惨不是羽林左右卫,而是雄武军。
这支成军多年,曾经是京军中最善战的一部,如今面临的处境,只能用凄惨来形容了。
雄武军被取消了番号,转为长安令尹衙门辖制。
也就是说,雄武军军卒都变成了长安令尹衙门辖下的衙役,这个决定,非是偶然,长安城越来越繁华,权贵也越来越多,军中有功将领在长安置业者,比比皆是,这些人真的不好招惹……
再者,每年回京述职的地方官员,到长安赶考或者寻找机会的士子,来往的商旅,等等,长安令尹衙门这里已是越来越不堪重负了。
而先向雄武军开刀,也是必然的结果,谁让刘忠国无依无靠,却紧抓着雄武军兵权不放呢?
尤其是,雄武军和秦州李氏藕断丝连,在长安之变中表现非常不堪,非是大将军赵石之爪牙,却让人孤身入营解了兵权,留之又有何用?
其实,根子还在雄武军指挥使刘忠国自己身上,这人不偏不倚,秉持的还是当年老指挥使李敢当的策略,却又没有李敢当那样的威望,身处京师重地,这样一个人的存在,却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