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页(1 / 2)

那泰元公忽然开口,对陶小吴问道。

陶小吴淡淡的叹了一口气,道:“我对天子的处置当然没有意见,只是有些担心大虞日后的长治久安啊!”

“哦?何解?”

这泰元公本来就有着找茬的心思,此刻就咄咄逼人的问道。

陶小吴本就是有意引开这个话题,此刻面对泰元公的逼问,也不气恼,只是淡淡的问一句:“泰元公乃是儒门大贤,当知道朝廷长治久安知道在于什么!”

那位泰元公白眉微微一扬,道:“长治久安之道,自然在于民心。

只要民心归附,天下自然太平!”

陶小吴轻叹一口气,道:“是啊,那么该如何得到民心呢?要知道民心就是人心,人心易变难安,今日饱食,明日就要衣暖,衣食饱暖就要思淫欲。再然后,就是功名利禄了……

敢问泰元公如何满足天下人心?”

那泰元公一时间张口结舌。

换了一个人来,当然可以狡辩,用着儒家种种经典论述来驳斥陶小吴的言论,说一些人心纯良,人性本善,只要教化得当,万不会如此之类的话。

但是泰元公怎么也是儒门大贤,自己都不相信这些话,如何能够说出口去反驳陶小吴……

他可是从大虞旧朝时代,儒门变法走过来的老人了。

如果当年儒门相信这一套,就根本不会有当时的变革!

陶小吴此时自顾自的道:“国家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所以想要长治久安,只要满足一部分人的愿望就足够了!”

泰元公很想说荒谬,但是却也觉得陶小吴的话离经叛道之余,似乎有些道理,一时间反驳的话都没有说出。

两人的这一番谈话,将朝廷前来宣读旨意的使者,高浩云等天庭仙人,还有鬼神道的道人都跟吸引住了,一时间都注意了过来。

却听陶小吴淡淡的道:“一个皇朝必须要有根基,至于这个根基是什么……

当年前朝耕战,数十万甲士及其家属就为根基。

而我大虞太祖当年,白手起家,也是以功臣将士,功勋爵位体系们为立国根基。

然而后来功勋爵位体系瓦解,大虞根基顿时失去,这才有后来的乱子。

这才有当今天子再造大虞……

只是天子想好了没有,如今我们这大虞新朝,到底什么是根基所在呢?”

这一番话,让诸人陷入沉思。

陶小吴却看向了高浩云笑了起来,道:“某不才,学了一些秘法,能够反照历史长河,见到未来种种,无数王朝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