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页(1 / 2)

曹营的防卫的确比较松懈,一来是曹仁一路攻城拔寨,战无不克,徐州军最好的表现也不过是守城,基本上就是无还手之力,难免心生骄惰。二来这小小的睢陵,被大军一围,缩得象只鹌鹑,怎都无法想像,他们还敢遣健卒袭营!

曹军上下,此时就在屏息等待睢陵城门大开的一刻,后方军营,也全都翘首以待受降,警惕性降至最低。这个机会,恰好被周仓抓住。

周仓在营中又抓了一个曹军舌头,确定粮仓所在,顺利摸到粮草存放区——这里是一个营中营,用木栅围成一圈,透过寨栅缝隙看去,可见一车一车盖着苫布的草料。不过这里也是整个曹营守卫最严密的地方,不时可见巡逻的一队队士兵整齐走过。在寨门前后,还有两什士兵守卫。

不过这也难不倒有备而来的周仓。他先是计算好巡兵巡逻的路线、时间,然后掐住巡兵刚刚离开的那个点,如同黑豹一般从营帐后冲出,扑向寨栅,从背包里掏出一把野战刀,用刀背的齿锯飞快锯起木栅来。

这种新型野战刀,是白狼营的一种新装备,由马悍依后世野战刀仿制的。刀全长尺半,刀面巴掌阔,有血槽,刀背为锯齿状,主要是为斥侯配备的。因为铁质好,样式新颖独特,极具实用性,周仓也备了一把。

周仓看准的是一根比较细的木桩,但也有拳头粗,寻常人纵有利锯在手,也要锯上一刻时,但周仓这怪力男,只用了不到半刻,就锯断一根。然后在随从唿哨声中,飞快跑回营帐后面藏好,等巡兵过后,再跑过去继续锯下一根。

锯断两根木栅后,豁口已足容一人钻入,周仓与随从先后钻进,掩去木屑,再将断木复原,不注意看,还真瞧不出来。

粮仓是外紧内松,只要能顺利进入,举目所见,除了少量杂役在剁草喂食牲口之外,基本上没有士兵。

周仓与随从准备好火熠子,借着横七竖八的车辆掩护,顺利摸到粮仓所在——一个用夯土筑起的大圆仓。

仓门前有两个守卫,周仓与随从,一人分一个,有心算无备,轻松干倒。但当他们踢开门冲入仓库时,一下傻愣住了。

若大一个粮仓,空空荡荡,只在角落码放着寥寥几堆粮包,目测怕是连二百石都没有——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这还不够三千士兵两天喝稀的。

随从失声大叫:“不好,我们上当了!”

周仓也回过神来,差点要放声大笑,抬手就给了随从的脑袋一下:“上个屁当!你算老几,曹军用得着费这老鼻子劲引我们两人入套?奶奶个熊,曹仁那小子在唬人呢。曹军,断粮了!”

第132章 击落屠刀

曹仁都不用真等一个时辰,只过了半个时辰,午饭(非战时两餐,战时三餐)时间还没到,完全丧失了抵抗勇气的睢陵军民,便大开南、北二门,以县丞为首的诸吏乡老,手捧本县籍册,迎跪于护城河外两侧献降。

曹仁先进城,史涣镇军于外,以备不测。不过很显然,他们的谨慎过于小心了,睢陵上下无不战战兢兢,谁敢在这些骄兵悍将面前玩花样?活腻歪了么?

仅仅三日,曹仁便兵不血刃迫降睢陵,然而,当真不需要“血刃”么?

“什么?城内谷米仅够半月所需?”曹仁进城之后,以县府官寺为临时官邸,他根本不管什么人口籍册,首先就抢过仓禀计簿,查看本县存粮情况。但不看还好,一看便怒从心起,将计簿狠狠一摔,向诸县吏怒吼咆哮。

那主管仓禀的仓曹战战兢兢道:“本县原有存谷二万斛,彭城之战初,已向州牧输粮万斛充为军粮。州牧退守东海后,又调粮五千斛以资,城内仅存五千斛。近日流民大量涌入,若不开仓济之,恐有大乱,故而出粮以济。至校尉兵临城下之时,已不足三千斛……”

曹仁也慢慢平息怒气,冷笑道:“也罢,三千斛,足够我三千将士一月之用度。左右,与我全部装车,起运回大营。”左右侍卫领命而去。

这一下,不光是仓曹,其余如县丞、乡老都急了,齐声劝阻:“校尉不可!这可是全城黎庶之救命粮啊!大军但可取一半,但无论如何,请留下济命之本。”

啪!曹仁手里的马鞭重重抽打在案几上,油漆开裂,木屑四溅,声似狼嚎:“三千斛粮,换二万条命,干不干?”

这等于是说,要粮还是要命了。睢陵诸吏与乡老们全都苦着脸,不知如何措词劝阻。他们哪里知道,曹军这时已经严重缺粮了,如果他们再顶上个三五天,不,只需顶过今日,曹仁就得乖乖退兵。

此时不光是曹仁别部,便是主力曹操大军,余粮已不敷一月之用。此次分兵攻下邳,也是为了夺取诸郡县的仓禀,以战养战。没想到的是,人家陶谦也不笨,知道治下郡县肯定挡不住如狼似虎的曹军打劫,事先早已将诸县存粮抽调得差不多了,只留下一点活命粮,让曹军与百姓互争去吧。

拿下睢陵,却只得三千斛谷,这与曹仁先前预期相差较大。但事已至此,也是无法,好歹也够他的这支兵马一月军需了。曹仁打算下一步再攻取虑、夏丘、甚至下邳,如法泡制,定要将这场战争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