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页(1 / 2)

三国时代,重甲非常稀缺,官渡之战时,袁绍居然也不过才千具重甲,而曹操呢,自称“斗甲不足十领”。重甲少,不在于铁料不足,而在于工艺复杂,制造、维护、修葺成本太高,那些只占领一州甚至一郡的大小军阀,很难负担得起。而且一个重甲兵的成本,足以装备二、三十个普通士兵,是要质量还是数量?毫无疑问,时人多倾向后者。

马悍若不是改进、简化了铠甲,他也不可能列装步兵,更别说骑兵了。

白狼悍骑里,重甲骑兵不过三百——这已经是白狼城财力与资源的极限。一个合格的重甲骑兵,必须要有三大要素:良马、健士、重甲。前二者白狼城不缺,缺的是制造重甲的资源,准确的说,就是精铁不足。

辽西没有矿场,白狼城的铁料,一部分来自辽东军需,一部分则是与中原贸易,比如与中山甄氏、北海孔融的贸易往来。近来又多了个东海糜氏,只可惜距离太远,来回一趟就要好几个月,暂时还看不出效果。

赵云见识过这三百人马具装的重骑冲阵的威力,在训练简报上,他只有一个评价:此诚为天下雄骑,战场至霸至强。

不过,赵云可不打算将这把“战场重斧”用在一个小小的营寨上,他们要打击的目标,应当是敌人主力残军。

八百狼骑,三百为重骑,三百为侍从骑,还有二百狼牙飞骑。任何骑兵都可以不用辅兵,唯有真正的重骑兵一定要——别的不说,起码穿戴重铠,就需要有人帮忙,而且还得有人扶上战马,递送武器等等。至于平日喂马、洗刷、溜马、保养武器铠甲,更需专人负责。而重骑兵,则专注于作战,只负责作战。如此,才是真正的职业骑士。

狼牙飞骑本有四百余骑,马悍带走了个零头,其余四百骑一分为二:乌追率二百骑助乐进破敌,而唐努而率另二百骑随赵云出击。

赵云破敌寨就着落在这二百狼牙飞骑身上。

当白狼营火光冲天,照亮方圆十数里之时,马首山道南谷口旁的一座不大的营盘,也腾起熊熊大火。一南一北,相映成辉。

黑暗之中,二百狼牙飞骑在距离营寨一百五十步之外,打马如飞,来回奔驰,不断望空抛射火箭。短短半刻时,每一个飞骑,都射出了二十箭以上。

营寨上空,仿佛落下无数流星,尽数倾泄在营寨四周的寨栅与帐篷上。一支或数十支火箭或许不成气候,但数千支火箭下雨一样落下,简直就是魔法“流星火雨”的现实版,整个营寨,瞬间变成一片火海。人影奔突,悲鸣哀号,空气中弥漫着大股浓浓的皮肉焦臭。

一百五十步,是三石滑轮弓的最大射程,这个射程破不了甲,伤不了人,但用来放火,却刚好合适。

赵云率六百甲骑及侍骑,倚马里许之外,每一个人的双瞳,都映着两团火光,这一刻,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心声:“你们,不该来这里。”

第193章 重骑之威

辰时,阳光刺破薄云,将马首山道南谷口前黄绿相间的平野,染成一片明黄透亮。

两支军队遥遥相对,旌旗猎猎,一片肃杀。

公孙模、答头率二千残余步骑,凄凄惶惶赶到马首山道前时,眼前的情形,令他们彻底心凉透顶。

一眼望去,三百甲骑,排成一个巨大的鱼丽阵形。骑士身披厚铠,铁盔罩面,止露双目,手持长矛大斧、狼牙棒铁流星,鞍旁还有至少两件重型副武器。

如果说,白狼重骑的新式铠甲因为十六块铁板暗藏于皮甲内,表面看不出什么,并不给人以太强烈的震撼的话,那么战马的具装就完全不一样,足以亮瞎人眼。

重骑兵,在某种程度上说,马比人还重要,马一倒,人也跟着玩完,所以马铠的防护也是重中之重。

白狼重骑的马铠,又与骑士重甲不同,全是以坚革为底,外缀一片片山字形铁片,层层交叠。这是最正宗的札甲编制手法,对箭矢与刀枪的防护,并不比骑士重甲差,只是成本高昂许多,耗费的工时也更久。

虽然制造一副马铠费时费力费钱,但那象厚毡一样披在马背、整齐致密、打磨光亮的一片片铁叶,反射朝阳,鳞鳞生光,明晃晃令人双目难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与心理压迫。

仅仅三百重甲骑阵,所形成的威压,就令对面二千步骑兴起难以抗衡之感。

而白狼军还不止三百重骑,更有二百狼牙飞骑在左右两翼纵马轻驰热身。他们的弓还在袋里,箭还在囊中,但骑士们在走马之余,不时射来地冷镞目光,令人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