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页(1 / 2)

这个黄须壮汉,自然就是夫余国君尉仇台。

……

马悍亲率数千大军,烈骑狂飙,雷霆千里,抱定着犁庭扫穴之志而来,岂会因一纸降书,一声请罪罢兵而返?按照马悍最初的计划,打算歼灭高句丽之精锐拔奇部之后,等全军汇合,围城强攻。

在这个时代,围城强攻损耗极大,这损耗包括大量物资与兵力,当然,还有时间。但马悍早有算计,他的二千白狼步骑,主要是督战与观战,合适的时候也适当参加。主要攻城兵力,来自于夫余人与胡兵,这些人死得再多也不会心疼。这也是马悍在听到尉仇台只带了一千多夫余兵参战,大发雷霆的原因。

马悍没想到的是,因王位之争,高句丽人不攻自乱,大军未至,敌军先降了。

此时马悍所部只有八百骑,自保有余,绝对无力进攻。如果他不接受伊夷模投降,非但自己要受到攻击,而且高句丽人也会有充足的时间加强防御,使辽东军攻城变得更为艰难。所以,他只能也必须受降。

但是,正如一甲子前,站在同样的地方,那个叫宫的高句丽王一样,马悍也玩了同样的招数。只不过,当初宫是诈降,而马悍,则是诈受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马悍因为追击太快,兵力过少,无法对国内城及时发动攻击,但也正因为兵力少,伊夷模才肯出城请罪。如果他在国内城下摆开五千大军,伊夷模敢出来才有鬼。

只是伊夷模绝对没想到,他要面对的人,别说有八百骑兵做后盾,就算只有一个人,他也敢杀给你看。当伊夷模出现在马悍面前的那一刻,他的小命就已攥在马悍手里,而伊夷模所恃的五百骑卫,根本无法令马悍有所忌惮。

当然,马悍是三军统帅,而不是一个杀手。杀一个伊夷模,只是让高句丽陷入混乱,并不能完全解决高句丽问题,他必须三管齐下。

第一管:猝然发动,击杀伊夷模。

第二管:奇袭尉那岩城,牵制高句丽卫城重兵。

第三管:利用释放俘虏的机会,挑动国内城兵乱。

现在看来,计划非常成功,而且还多了一份惊喜——当马悍击杀伊夷模之后,枭其首展示于五百高句丽骑卫之前时,非但令这支精锐彻底崩溃,更意外收获了二百胡骑宫卫的反水。

这二百胡骑来自当年伯固接收的五百余户辽东逃胡,多半为乌丸人,少量鲜卑人。而马悍所率骑军中,近半为胡骑,其中不少人与高句丽胡骑宫卫来自同一部族。之前搞联欢时,大家已互相攀交认亲,称兄道弟了。结果在群龙无首,大势已去之下,毅然反水,反戈一击,杀高句丽人杀得最狠——胡人狼性,可见一斑。

击溃五百宫卫之后,马悍立即兵分两路,一路三百胡骑加二百夫余兵,驰援尉那岩城。一路由他亲率百余白狼悍骑加二百胡骑(其中包括刚反水的胡人),疾扑国内城。只留百余人看守大营。

午末未初时分,马悍率三百骑出现在国内城西门,他看到了期待中的那张脸,准确的说,是那把黄胡子。

马悍大军到来,同样令尉仇台松了口气。他就这么点人,看守若大一个城门,还得稳住城门侯好心留下协助的一队守兵,真是压力山大啊!

轻松收拾掉那队守兵,马悍令手下换上高句丽兵的戎衣,侧耳倾听城内混乱喊杀之声,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望向尉仇台道:“令妹联系如何?这是最关键的一环,万不可出岔。”

尉仇台忙道:“已经联系上了,只要我们进入内城,小妹就会亲自带我们进入王宫。”

国内城四层分别为外城、内城、宫城及王宫。内外两层属居民区,宫城为官署区,王宫自然就是高句丽王室居所。若是在正常情况下,几百人马,别说是内城,连外城都别想进来,但在这一片混乱的局面下,一切不可能都变为可能。

此时国内城已彻底陷入崩坏,由四百降卒引发的大混乱,引起一连串连锁反应。先是外城西门守将、副守加入,在通过内城门时,又将守将拉下水,随后浩浩荡荡上千人冲击宫门。随着时间推移,许多闻讯赶来的官员、军卒、甚至市井之徒纷纷加入,每一个人都想在这场政治投机中分一杯羹。

宫门前喧嚣震天,“释放大君!”,“请大君主政!”之声甚嚣尘上。宫城内的守卫虽然格于职守,持械警戒,但一个个面色惊惶,目光游离,显然也有蠢蠢欲动之意。

拔奇恐怕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那么得“人心”。

就在这一片混乱中,身穿高句丽军服,队伍里更有货真价实的高句丽兵的马悍一行二百人(留下一百守外城西门),轻易穿过已是人走楼空的内城,来到城东一处宅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