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页(1 / 2)

你就算有千军万马,进不来也白搭,而宦官们则轻而易举。就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他们的地盘——我的地盘我最大,就算是大将军,也杀给你看。倒霉的何进,就是下场。

能杀大将军,同样也能缚尚书令。至于宦官们为何敢向马悍势力下手,除了与伏完关系密切之外,还因伏完声称有皇后口谕,由于其特殊身份,宦官们都深信不疑。

既是皇后的意思,又有朝中诸大臣支持,完全足以与那个拔扈将军别别苗头。于是,五十七个武装宦官,成为刘艾、伏完与司马懿手里的奇兵。

望着钟繇三人入殿,刘艾心怀大畅,先向杨彪、张喜赔罪。这一着后手,他们是瞒着这两位老臣,并未与之相商。因为他们知道,杨、张二人肯定不会同意用这样激烈的手段。

杨彪、张喜对刘艾等人不告而行极为意外而恼火,因为这等于将他们一块拉下水,但事已至此,人已“湿身”,摘不清了,也唯有向皇后请罪而已。

帘后,伏后的声音已气得颤抖:“你们……你们……好大胆!”

这个时候,就只能由伏完出面了顶缸了。

伏完倒是很爽快,大包大揽:“此事与诸公无关,由老臣一力担之。皇后若要降罪,便请治老臣之罪。”

不得不说,刘艾、司马懿有伏完当挡箭牌,真是幸事。尽管伏完上演了一出武力逼宫的戏码,但伏后真的没法治他的罪,至少不能重罪,谁让大汉是以孝治国呢。

大殿一阵沉寂后,伏后虚弱的声音传出:“不许见血,不许处刑,一切,待大将军回朝后再定夺。”

伏完与刘艾互望一眼,心照不宣点头。

于是,诏令钟繇、张纮、荀衍入见。

三人先向伏后行大礼,暗含谢罪之意,之后一齐望向贾诩。

这时许攸正说道:“哈,出门时我说什么来着,果然是步前大将军后尘,自投罗网。”

贾诩没理他,只淡淡对诸人道:“缚我一介文士,何用数十内侍。”

钟繇道:“不知贾令君是否带扈从,故不得不防。”

贾诩点点头,按案而起,对伏后合袖:“臣一心为国,赤心可鉴,虽小节有失,然大节不亏。是否有罪,亦只由皇后与大将军仲裁。如今却被诸公如此煎迫,不惜赌上各自身家与南征前程……为大汉安危,南征顺利,臣不得不为国除佞,望皇后勿怪。”

张纮大怒,戟指怒喝:“国之佞臣,就是你贾诩!还有那无端南征的……”

“子纲,慎言。”刘艾不满地斜了张纮一眼,针对贾诩,旁人无二话,但千万别扯上那个人,否则会引发政坛地震。

钟繇望向伏完,后者点点头。钟繇于是抬手一招,便有五六个内侍持刃而入,欲执贾诩、许攸。

杨彪怒目喝道:“崇德大殿,岂可执利器而入,都扔了。难不成贾、许二君还会反抗不成?”

几个内侍面面相觑,慌忙请罪,急忙将兵刃交给殿门外的同伴,赤手绾袖而入,气势汹汹扑向贾、许二人。

贾诩泰然自若,许攸一派坦然,看在他人眼里,他们就是一副束手就擒的模样。

这时,大殿左侧耳室突然传出一声清脆而不失威严的厉喝:“区区几十个阉奴,也敢对大臣无礼,统统杀了,以正国法!”

随着这一声厉喝,耳室步出一人,白裘玉围,窈窕卓立,面罩寒霜,凌然有威,正是万年公主。而在公主身后,忽啦啦奔出一群宫女——且慢!宫女怎会有那么利落的身手?而且一字排开,队形整齐,气势逼人,只怕连龙狼、虎贲、羽林三卫,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