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页(1 / 2)

孙权苦笑不已:“那是老黄历了,此一时彼一时,而且那是给兄长的任职……”

吴氏忧虑道:“莫非……连千石官职都不可得?”

“这已不是官爵之事,而是……”孙权伸出四根手指,每说一句便屈一指:“奉表请降,军队整编,内眷入洛,阖族西迁。”

吴氏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好狠呐!这是要把江东孙氏连根拔起啊!忍不住轻呼:“如此决绝条件,张子布等人竟也同意?”

孙权一句话,就令吴氏呆住。

“阿母不妨细想,以上四条,哪条不是独独针对我孙氏?对其余江东士族,无一涉及。我孙氏垮了,他们便捧马氏,无非换一个主公而已,有何损失?如何不同意?”

吴氏长叹:“如此说来,还是公瑾与诸将念你兄长旧谊,保扶我儿。”

“公瑾……”孙权想说什么,摇摇头,算了,不说了。张子布至少有一点说得对——身为主公,要有容人度量,不可过于责备求全。公瑾长于军略,纵然揽权过甚,当此危局之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则我儿属意和或战?”吴氏知道儿子不能做主,便改口问儿子选择那边。

“孩儿不战亦不和。”孙权玩味一笑,“刘玄德给儿子支了个招,倒是可行。”

“哦,是什么?”

孙权自得一笑:“天子方崩,龙狼息兵,咱就一个字——拖!”

第444章 笑里藏刀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郭嘉接连走访了张昭、秦松、陈端、李术,孙静、吴景、虞翻等主和派。这些人的身份可不低,张昭不用说,江东第一重臣,秦松是孙策时代的主簿,陈端是督邮,虞翻是郡丞,都是孙策的重要谋士。李术曾任庐江太守,孙静、吴景俱是孙权长辈,没有哪个份量轻的。说服这批人,孙权最终只有屈服一途。

当然,武将那边也不能无视,争取将敌视势力转化为中立势力,也是胜利。

郭嘉与刘琬一番奔波下来,总算没白费工夫。程普态度有所松动,黄盖思想动摇,吕蒙也同样动心。

郭嘉分析了一下,之所以是这三人动摇,都是有原因的。程普是幽州右北平人,与龙狼军同出一源,打打和和,亦属三国常态。黄盖则因资格够老,脾气火爆,与后起之秀周瑜常有冲突。这种事,在任何一个势力里都会存在,不足为怪。而吕蒙此人,功利心很强,思维活跃,很不安份。以利诱之,难保不动心。

而郭嘉之所以取得这样良好的外交成果,与孙权本身的摇摆不定,及主战派周瑜的态度暧昧有关。孙权与周瑜,一个不甘心由一方霸主,沦落为京城小吏;一个舍不得由执掌万军生杀予夺的统帅,重归布衣。一朝权力在手,没有谁会甘心放下,更何况还是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

孙权与周瑜已达成共识,利用马悍为天子举丧这段时间,尽量使用拖字诀,拖到七八月份。届时长江夏汛及燠热的江南天气,必会给龙狼军重重一击。既然人力无法打败马悍与他的龙狼军,那就让老天来下手吧。

既然是拖,自然就得摆出一副一切好商量的架式。对马悍的苛刻条件,不能回绝,但也不立马答应,而是借口要统一全军认识,说服部下及各家族人。这当然得需要时间。啊,你问要多久?尽快,尽量,请耐心等待……

郭嘉岂会看不出孙、周二人打什么主意,不过他也不着急。你拖你的,我干我的,且看最后事情是被拖黄了,还是我干成了。

半个月下来,郭嘉基本将江东势力头面人物都走访了一遍,接下来,就得拜会两个被剪掉羽翼的猛禽了。

郭嘉与刘琬同行,首先拜会刘备,谈话氛围不错,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

出了刘宅后,他他又去拜访荀彧,到得荀府,仆人告之,主人已随主公前往北郊灵堂。得,这下省事了,连曹操也一并拜会了。

沙羡北郊,背山面水,从风水上说,是个墓葬的好所在,曹军栋梁夏侯渊就葬在此地。至于韩浩,曹操已同意交由龙狼军送还河内韩氏故地下葬。但坚决不同意由龙狼军一并将夏侯渊灵枢送归谯县。曹操是宁愿暂时将夏侯渊葬于此地,待他日自己再迁墓,也不愿经龙狼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