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伯,难民不少吧?”
“嗯,光是广宁一带就有十几万人,其余西平堡,右屯,锦州,各地加起来,差不多有五十多万,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流民还好,可是其中有几万溃兵,这帮家伙打老奴不行,可是祸害地方是一等一的。为了安抚他们,我可把广宁的屯粮都拿了出来。不过眼前最多能撑一个半月,距离秋收还有三个多月,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找你了!”
张恪微笑着点头,一路上的流民早就让他猜到了,辽沈易主,势必会有大量的难民涌入辽西。
“世伯,安顿难民的法子无非三条,收编入军队,组建田庄,再有就是送到关内。”
“嗯,这三条都不容易。”王化贞说道:“你的士兵主张精兵路线,这些人当中溃兵众多,都是老兵痞,积重难返。建田庄需要土地,辽西狭小,能拿出的土地有限。至于往关内送吗,朝廷也不让,说什么以辽人守辽土,分明就是怕流民太多,威胁京畿安全。别把我逼急了,是在撑不住,我就把人往京里送,吃六部九卿那些大老爷去!”
王化贞虽然说的是气话,可是难民的问题的确刻不容缓。拖下去,搞不好酿成民变,就彻底乱了。
“世伯,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人手,我是不建议把老百姓推出去的。”
王化贞叹道:“我岂不知啊,找你来,就是想看看足智多谋的张少保有没有办法?”
“哈哈哈,世伯,还别说,我真有一个主意!”张恪笑道:“事缓则圆,当务之急是弄到粮食,别让百姓作乱。剩下的我们一点点安置,或是种地,或是做工,或是当兵。”
“难啊!”王化贞苦笑道:“京里面乱成一锅粥,辽东的人又多,指望朝廷怕是不行了!可是不指望朝廷,我们能指望谁,谁有粮食?”
张恪爽朗一笑,透着十足自信。
“世伯,我结识一个朝鲜的指挥使,他想回国造反,怕不成功,就希望大明给他火铳武器……”
王化贞皱着眉头,说道:“永贞,你跳跃的有点远吧?”
“一点不远,我们拿武器换粮食就是了!”
第二百七十六章 吃惊吧,思密达
王化贞作为传统人士,对张恪的设想是一万个反对。
“永贞,你把武器卖给朝鲜武将,支持他造反,岂不是支持乱臣贼子作乱,败坏纲常,助纣为虐,说不过去啊!再有朝鲜对大明忠贞恭顺,搅乱其国,于心不忍,一旦走漏消息,势必引来非议。再有火铳乃是我义州兵最大的倚仗,若是卖给了朝鲜,让他们窥见火铳的奥妙,加以仿制,岂不是遗祸无穷,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示人,这个道理永贞你难道不懂吗?”
听了王化贞的话,张恪暗暗点头,其实这也代表了大明精英阶层的一致想法,不过张恪却不免有些遗憾,看来有必要给王化贞上一堂课了。
“世伯,朝鲜对大明的确很听话,可是眼下朝鲜的国王光海君对大明却一点都不忠心。他和建奴眉来眼去,勾勾搭搭,我们帮着亲近大明的势力,掌控朝鲜有什么不对?”
王化贞当然也不是很迂腐,眉头紧皱着说道:“永贞,我是怕议论纷纷,对咱们不利。”
“打着正义的旗号,我一无所惧。控制那些藩属国光靠着进贡贸易还不行,要加上武器,文教,金融,把他们彻底变成附属,乖乖听话,如此才不负天朝上国的威名!”
张恪说到这里,不仅有些悲愤。
作为天朝上国,中国历来对四夷小邦宽厚仁慈,他们随便拿点一文不值的土产,就能从天朝换回无数的金银茶叶丝绸,甚至把进贡当成了发财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