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平心而论,王在晋的收缩主张对大明更有利,明朝的问题不在建奴,即便是杀了野猪皮,还有野狼皮,野狗皮……不解决财政,不解决吏治,不解决水旱灾害,大明一样要被拖垮。
百病缠身的明朝,急需的是好好休养,而不是靠着兴奋剂和强心针,同新生的满清跑马拉松,作死也没有这么折腾的……
当然张恪眼下也是辽东的将门,他是绝对不会放弃辽东根据地的,好在进军草原这一步走赢了,套在明朝头顶的紧箍咒已经撬开了一条缝。
王在晋算是大名少有的战略级人物,他敏锐察觉到了这一战的重要。
“永贞,老夫已经上本,要求朝廷恢复大宁都司,选派枪兵猛将,守住这块宝地!”
王在晋嘴里的猛将当然是张恪,但是张恪早就想好了,要把草原交给大哥镇守。他还要专心经营老巢。不过他也没有必要当面驳斥王在晋的好意,毕竟内阁和司礼监都有盟友,一定会帮着张恪把事情办妥。
“多谢部堂栽培。”张恪云淡风轻地说道。
王在晋对张恪的表现很满意,不骄不躁,有大将之风。
“永贞,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根据老夫所知,林丹汗已经派出精兵复仇,另外西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的蒙古人也要东进,攻击营州。永贞,你还有把握打退十几万的鞑子吗?”
“当然没有。”张恪一摊双手,笑道:“不过我有办法让他们打不过来!”
第三百一十五章 捅了马蜂窝
“计将安出?”王在晋笑着问道,看他的神情分明把张恪当成了诡计多端的诸葛亮,全然忘了他才是文官,理论上出主意的那个……
“部堂大人,林丹汗其实徒有其表,手上不过是插汉部八大营而已,人马不过十万,其他部落根本控制不住,而且还要面对野猪皮,他的处境比大明难很多,要是他稍微有点脑子,就不该派兵,和大明结怨。”
王在晋对张恪的判断还是认同的,可是还有些疑问。
“林丹汗桀骜不驯,这一次他弟弟粆图又被你给打败了,难保不会发疯,要真是倾巢南下,也是十几万人啊!”
“没错!”
张恪笑道:“所以不能让他南下,眼前最要紧的就是选派一个舌辩之士,前去会见林丹汗,向他陈说厉害,他不投靠大明,就是死路一条!我们可以许诺扩大互市,不愁林丹汗不上钩。”
“这倒是个好主意!”
王在晋站起身,不由自主地走了起来,和林丹汗谈判可不是一个小事情,绝对不像张恪说的那么简单。
首先必须经过朝廷准许,要不然一个里通外国的罪名,谁也受不了。
第二,还要说服朝廷的那一帮老顽固,同意夸大互市,有着庞大的利益引诱,才能迫使林丹汗就范。
至于第三,那就是要找出够分量,有胆魄,不能给大明丢人的谈判代表。
“部堂大人,用得着那么麻烦吗,在军中随便选几个就行了。比如杜擎,比如熊若光,还有沈岳,他们都是不错的人选。”
“不不不!”王在晋连连摇头,说道:“大明以礼治国,林丹汗是名义上的蒙古大汗。不派身份足够的人怎么行!不还要年轻,才能承受长途跋涉,要有胆魄,不能在林丹汗面前丢人,最好是两榜进士出身,未来的宰相……”
每说一条,张恪的脸色就苦了一分,那些两榜进士都养尊处优,怎么可能跑到草原冒险,就算他们愿意。朝廷也不敢让一帮书呆子丢人。老王多半是白做梦了,张恪一杯一杯喝茶,也不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