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辉煌已经过去,七下西洋的壮举只是史书上的寥寥几笔,或许还有眼前这座《通番事迹碑》。
张恪忍不住摇头叹息,拳头攥得咯蹦蹦作响。
“汝新,你知道为何只有七下西洋,后面就不进行了吗?”
明汝新比起叔叔明文远眼界更开阔,对海上事情更加痴迷。这一次张恪调兵走海路南下,就是让他指挥船队,一路上的表现张恪非常满意。
“回禀国公爷,卑职听闻是海上风高浪急,死伤严重。每次下西洋,消耗大量国库银两,朝廷财政难以维系。等到永乐大帝驾崩,下西洋的壮举就停止了。非但停止了,还把福船烧毁,海图毁灭。”
说到这里,明汝新的呼吸也变得粗重起来,眼珠子瞪得溜圆。
“停了下西洋也就是了,可是为什么要烧毁海图,毁了船厂和福船!国公爷,按照西洋人的标准,眼下大明连一千吨的海船都造不了了!可是三宝太监的宝船足有七八千吨啊!二百年后,我们连老祖宗都比不上,可是那些西夷竟然突飞猛进,船只越来越大,炮火越来越猛!真不知道那帮祸国殃民的文人,下了地狱之后,他们怎么面对成祖皇爷,怎么面对列祖列宗!”
张恪微微叹口气,苦笑道:“汝新,下西洋只是为了宣扬国威,像文人说的那样,靡费无度,成祖也不会七下西洋。实际上固然七下西洋大量的赏赐番邦外国,可是那只是九牛一毛,三宝太监做的更多的是贸易,是用我朝的丝绸,茶叶,瓷器换取各国的真金白银,珠宝香料。每次国库空虚的时候,就会组织下西洋赚钱。而且赚来的钱直接入内帑,成祖爷靠着这些钱,修永乐大典,五入大漠,创下了赫赫威名!”
一番话彻底颠覆了明汝新的观念,下西洋不是赔钱的,相反还赚钱!
“国公爷,那为何要停了啊?”
“呵呵,汝新,朝廷下西洋是停了,可是我朝海上的贸易就停了吗?你在东南最清楚,多少大海商手里还有庞大的船队,往来海上,把大明的货物卖出去,把西洋的银子赚回来。”
明汝新相当聪明,一点就通,“国公爷,您的意思莫非是停了下西洋,是不让朝廷赚钱,海上的暴利都落到沿海大户手里?”
“没错!”张恪叹道:“那些文官就是大户海上的代言人,他们在一百多年前,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摧毁大明航海的事业。只是他们鼠目寸光,没有料到西洋人会随后崛起,光凭着家族的力量,没有朝廷在背后撑腰,如何同西洋人竞争?”
“过了二百年,这帮人还是如此短视,大明已经风雨飘摇,他们还拼命逃避纳税,不停从朝廷身上吸血。他们就像是恶藤,缠绕着大树,他们拼命滋长,把大树都遮蔽起来。早晚有一天大树被勒死,他们也会一起陪葬!”
正在说话之间,外面有人喊道:“国公爷,毛中丞来了!”
毛一鹭从外面小跑着进来,和张恪一对面,急忙跪倒。
“毛中丞,不必如此,本爵有一事想求你帮忙,我想和东南的大族聊聊,听听他们的想法……”
第四百二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
“国公爷,您见那帮人干什么啊?”毛一鹭吃惊的问道,心说这位国公爷不是怕了吧,要和东南大族妥协,要是没了义州兵做靠山,他这个巡抚大人可就完蛋了,搞不好乱民都能冲到他的府邸,让他当了李公公第二!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到了江南,总要和江南的真正主人见见面,烧香没拜到正神,本爵岂不是很没面子。”
要是见了,你会更没面子!
现在东南的那帮人谁提起来张恪不是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吞活咽了,谁让张恪有好几千虎狼之师保护着,有驻兵刘家堡,有水师保护,像暗算他,简直势比登天还难!
“国公爷,恕下官直言,您还是别见了。”
“为什么,难道本爵不够资格吗?”
“这个……国公爷,您老到了苏州,已经把周顺昌等人抓起来了,苏州的民变也压下去了。下官正在加紧调查,我琢磨着只要再抓几十个,凑一百颗人头,加上苏州知府寇慎等人,足以给上面交代,朝廷的体面也就维护住了。要是再继续调查下去,只怕牵连太大,东南的大族也不是吃干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