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一看,纸条上的意思是杨泽已经征用了去年如皋县解送至凤阳的京运秋粮,请户部官署补一个堪合。
也就是说,他这次送来的秋粮已经一石不少地入了凤阳官仓了。
无论从什么地方看,都是合乎程序,叫人挑不出半点错来。现在,只差户部官署出个堪合,自己就算是圆满完成手头的差使了。
心中一阵狂喜,孙元禁不住拜了下去:“小生多谢公公。”
这一句谢,却是出自真心。
杨泽也是一脸的温和,又抓着韶虞人的手不住抚摩:“要谢就谢我家娘子,咯咯,咯咯,你下去吧,宴席马上就要开始了,咱家已经等不及看太初一诗名动中都了。”
“是,小生告退。”不知道怎么的,一看到杨泽不住用抚摩着韶虞人的手,他心中突然有一种强烈的反感。
你一个死太监娶什么老婆,这不是害了人家韶姑娘吗?
可怜如此美貌的一个女子,却要被猪给拱了。
好好一个姑娘,却要随一个太监,守一辈子活寡,可怜!
不过,现在已经是正月十四夜了,时间紧迫,我还是先顾着自己,想办法逃出这座危城。再伤风悲秋,却是毫无意义!
难道我却是嫉妒杨泽了,没来由,没来由!
摇了摇头,竭力将心中这份厌恶和嫉妒挥之脑后,孙元找一个杨家别院的奴仆问了方向,朝宴会那边走去。
办妥了大事,孙元心中那块石头总算落地,身上也是一阵轻快。这个时候才想起今天晚上的顾横波和韶虞人的比试。
作为一个历史发烧友,秦淮八艳的大名他是闻名已久了,更妙的是可以看到明末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朝宗,这次倒要开开眼界。
马上就是大年十五,别院之中到处挂着红灯笼。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有些冷。所以,今晚的宴会就安排在一座画楼的三楼。
地方颇大,三楼是一个大得不象话的大厅堂,里面济济一堂,起码有五十人之多。看模样,都是城中官员和有功名的士子。
孙元看了看这画楼的规模,说句实在话,就算是放在现代社会,也是恢弘。换算成白银,造价至少在万两之巨。可叹这杨一鹏以清流领袖自居,却不想身家富贵如此,鬼知道他做了这么多年,贪墨了多少银子。
靠在栏杆上,孙元向凤阳城方向看去。
却见,远处都是璀璨灯火,映照着滔滔淮河水,分外壮丽。
在往日,一入夜,这座古代城市就会陷入一团漆黑。今日乃是正月十四,马上就是元宵佳节,城中的百姓都亮起了灯。今夜已是如此壮阔,明日一旦花灯大亮,却又不知道是何等情景。
如此河山!
即便是见多识广的现代人,也被这大明王朝中都的夜景而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