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页(1 / 2)

国士[校对版] 衣山尽 2326 字 8小时前

不片刻,那个未死的老头就被一具具尸体压在下面,惨叫声也逐渐虚弱下去。

雪花还在空中乱飘,但冻结的沟渠却被热腾腾的热血融化,红艳艳地缓慢流淌,残缺的身体在水中载沉载浮。

孙元眼睛里突然一酸,忍不住低啸一声:“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刘宗敏瞪着怪眼冷笑地看着孙元:“你在说什么?”

孙元喃喃道:“万物在这世上,就如同在一只大炉子中熬炼,天地不仁,万物皆苦。”

刘宗敏哈哈大笑:“你这个比喻倒也贴切,当年老刘我在陕西面朝黄土背朝天受苦时候,不也像是被人放在炉子里熬煎吗?不过,老刘我现在翻了身,这日子自然要过得痛快才对得起那段日子。你这秀才比起高杰手下那酸毛秀才好象有本事得多,至少那瘟秀才就说不出你这种文绉绉叫人听不懂的话来。”

孙元也不说话,只扭过头去,再不愿意看到这场屠杀。

天地是炉,万物为铜,乱世已经降临。

不,我孙元不要做这炉中的任人煎炒烹炸的食材,要做就做那炼丹的那只手。

第0082章 要出城了

在回户部官署的路上,孙元已经拿定了主意,必须在三两日之内离开凤阳。按照真实历史记载,农民军在凤阳抢劫三日之后就分营离开了这里。

荥阳大会时所谓的十三家七十二营不过是一个松散的联合,各路人马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在抢完凤阳之后,必然要各自离去。否则这么多人猬集在一起,目标实在太大,况且,明朝大军在得知中都陷落之后,都不要命地朝凤阳赶了。这个阶段的明朝边军主力还是很强大的,正面战场,农民军根本就没有抵抗之力。

据史料记载,凤阳之变以后,农民军分为三路。一路由张献忠率领,杀入庐州境内,先后攻陷了庐江、无为和安庆府的潜山,后因为不抵南京守军,一路流窜去了湖北。

另外一路由扫地王带领,攻亳州,走河南归德,最后被官军赶回了陕西。

第三路则由高迎祥和李自成统帅,再次调头回了河南,由杞县钻进了密县山区游击。

也就是说,如果孙元不能在两三日内逃走,有很大可能被刘宗敏裹胁去河南当山贼。而且,在河南的时候,高、李还吃了一场空前的大败仗。兵凶战危,孙元不认为自己有好运气能在那场大厮杀中活下来。

现在与其为凤阳无辜百姓所遭受的苦难而悲伤,还不如先顾着自己。这刘宗敏虽然对我甚是粗暴,却已经有心招揽,毕竟农民军实在缺乏人才,尤其是自己这种能写会算,又能操刀杀人。

孙元冷静地想了想,自己在现代社会或许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但好歹也是大学文化程度,无论放在古时候任何一个年代的军队中,只要打上几仗,立即就是军中骨干。记得以前在读史书时,其中一段说的是淮海大战之后,解放军捕获了不少国军俘虏。按照党的俘虏政策,只要你不愿意当兵,就可在接受教育之后发放路费遣散。不过,有几种人例外。一是机枪手、炮兵这种技术兵种;二是知识分子,这可都是稀缺人才,必须留下。

也许,在刘宗敏眼中,自己也算是一个必须留下的人才吧。

既如此,现在最要紧的是体现出自己身上的价值,麻痹农民军。

想到这里,回到户部官署之后,孙元主动跑去签押房,将帐薄、名册之类的东西都收集在一起,开始计算钱粮,并登记造册。孙元好歹也是当多几天小老板的,做个流水帐什么的还难不倒他。

这叫刘宗敏手下的人看得一阵惊讶,都说想不到孙师爷你不但字写得不错,身手也好,现在居然连算盘都能打,我的天啊,这不是文武全才吗?

不知不觉中,他们对孙元的称呼也由“鸟毛秀才”变成了“孙师爷”。

刘宗敏拿着孙元弄出来的那本账册,听了他的解说,也是两眼放光,一拍大腿:“他奶奶的,老刘我这次还真是拣到宝了,想不到你这厮倒是个大能人。好好跟老刘我混,将来若是引得我高兴了,财帛女子自少不了你一份……这样,丁胜。”

刘宗敏如今也是一个带着好几千人马的大将,他以前本不过是一个普通农民,几年之内就能坐到闯军的主力大将位置上,也是一个有能力之人。至少,不是一个笨蛋。自然能够意识到孙元身上的价值,这回才是真的下了决心要笼络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