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页(1 / 2)

国士[校对版] 衣山尽 2387 字 8小时前

“万岁爷爷你已经转了一千二百三十圈了。”那太监摸着额头的手在太阳穴上使劲地按着,用谄媚的语气夸张地叫到:“万岁爷龙行虎步,微步凌波,奴婢肉体凡胎,已经看得头晕了。”

没错,这个中年人正是当今大明王朝的主人,崇祯皇帝朱由检。

“高起潜你这个奴才倒是心细,朕转了多少圈你都能记着。”崇祯皇帝哼了一声。

太监高起潜急忙从一个小太监手头接过一张棉巾,用热水沁了,拧干,小心地给崇祯皇帝粘着额头上的汗水,尖声尖气道:“万岁爷就是奴婢们头上那片天,没有万岁爷就没有奴婢等。陛下的一言一行,奴婢自然要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崇祯难得地一笑,挥了挥手:“你这老奴有心了。”

高起潜得意地将收回棉巾,道:“陛下龙体不好,平日间活动活动筋骨原本是极好的,可事行有度,不可操切。”

“操切,操切……”崇祯心中一动,突然轻叹一声:“朕自登基以外,已逾十载,平日里所思所想,就是中兴我大明,做事不可谓不勇猛刚进。可是,这国家如今却糜烂成如今这般模样,朕也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前日,杨嗣昌上表骂朕,说朕做事没有长性,又操切,朝令夕改,是个昏君。又说什么,一件国政从颁布实施到初见成效,至少也得三到五年,哪像崇祯朝的政令,三五日就变个花样,实在荒唐……操切……是啊,或许朕做事有的时候是急了些。”

“陛下那是尧舜之君,杨阁老无礼,竟敢咆哮君前,真真可恶!”见崇祯一脸的落寞,高起潜立即意识到这是自己邀宠的机会,骂道:“这个杨嗣昌纯粹是一派胡言,他这道表彰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私心。”

“私心?”崇祯警惕起来:“你说说。”

按说,依照崇祯早年的规矩,这等国家大事,崇祯是根本不会在太监面前谈起的。在他心目中,太监都是天生的阉贼、小人。历朝历代,国家大事都是坏在这一群小人手上的。因此,他普一登基,第一件事就是裁撤了东厂,并将司礼监的批红大权收了回去。

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好事,怎么说也是一等一的明君。近贤臣,远小人,明朝绝对会在自己手上重现弘治年间的盛世。

可事与愿违,没有了太监祸国,朝政落到正人君子手上的结果是,国家反一天一天烂了下去。到如今,辽东的建奴势力越来越强,整个东北已经尽陷敌手,关宁军已经退缩到辽西走廊地带。而在国内,农民军纵横山、陕、河南、湖北几省如入无人之境,到如今,兵锋已经威胁到南京东南财税重地。

朕自登基以来,食不过五味,衣不过三袭,克己守礼,一切都按照圣人书籍上的明君标准来做事做人,怎么这国家还变成这样?

一定是什么地方不对,一定是的?

去年凤阳陷落,祖陵中的那一把火可以说是烧到崇祯心头,将他彻底烧痛了。

事后,崇祯痛哭流涕,破天荒地第一次下了罪己诏,并调动各路大军,甚至自掏腰包七万两白银做军费剿灭贼军。

但战争进行得非常不顺,农民军在回到陕西之后,打得洪亨九没有还手之力,只能龟缩在西安等几座大城不敢出城接战。眼见着整个陕西就要尽陷敌人,闯军大将军高杰突然受了招安,拉走了闯军一大办兵力。

这个高杰倒是个人物,只几仗,就将闯军赶出了陕西,整个西北局面顿时稳定下来。

当时的崇祯皇帝用“欢喜若狂”四字来形容也不为过,也亲自拟旨,将高杰大大地夸奖了一番。

本以为农民军被赶出陕西之后,已经成了无根之木,覆亡之在朝夕。

却不想,刚到春节,贼军竟集中了三十万大军杀到了南直隶,锋芒直指滁州。

拜这个时代糟糕的通讯手段所赐,崇祯也是四日前才接到了八百里加急,知道这个消息的。

刚开始的时候,崇祯皇帝还不以为然。可等他一拿出地图,又记起太祖龙兴伟绩时,顿时如一盆冷水淋到头上。

滁州距离南京大胜关直线距离不过两百里,又居高临下,若是滁州失陷,贼人大军朝发夕至,随时都能打到南京城下。

这也是当初太祖皇帝起家时的手法,就因为拿下此地,进而拿下南京,以东南财赋为根本才得以席卷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