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有些吃惊:“太初你要回扬州宁乡所?”
“是,督师。”孙元解释说:“宁乡军打了两场血战,损失不小,到现在,我军已经减员三到四成,已经无力再战。况且……”
卢象升更是吃惊:“减员三到四成,这么多,就这样宁乡军还没有崩溃,当真了不起。你继续说下,况且什么?”
孙元:“上次清流关之战,孙元俘虏了上万流民。这些百姓大多是河南、山、陕人氏,也没办法遣散。若是放任不管,只怕又要作乱。因此,孙元就将他们招为军户,准备带回宁所安置。俘虏实在太多,等到安置妥当,至少需三到五个月。”
“是啊,流民安置确实叫人头疼,我却正在为此事烦恼。不过,这事却轮不到某头疼。”卢象升哈哈一笑,摇晃着微醉的身体。然后脱掉鞋子,将双脚伸到火盆上,口中发出惬意的声音:“这江南一地实在太潮湿,只需一日,靴子里都湿了,还是北方的冬天日子好过。说起安置流民,某就尽数委托给信任凤阳总督兼漕运总督朱大典,这事就让他去头疼吧。朱大典乃是理财好手,他会有法子的。话又说回到如何做一个合格三军统帅上面。一个好的统帅,并不是能打仗就成,这生财的手段,如何让士卒吃饱、穿暖,换上优良装备,却是必修课。某正要带兵北上追歼溃兵。本打算带你一道去中都,让你和朱大典认识认识,好生学学。既然如此,只能说一声可惜了。”
既然不用呆在卢象升身边做他的高级幕僚,孙元也放松下来,道:“朱总督的理财手段确实高明,不过,他理的可是自己的财。”
卢象升扑哧一声笑起来:“为尊者讳……不过,这话倒是说得贴切。”
第0260章 不如归去
这个朱大典在官场上的资历说起来比卢象升还老,也算是卢督师的前辈了。
此人是天启年的进士,进入官场之后,亲眼目睹大明王朝由盛而衰,到最后灭亡,可谓是这个大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他早年做官倒也顺利,可等高位高权重之后,却开始背时了。
做山东巡抚的时候,正好遇到登莱之乱,被叛兵打得跟乌龟一样缩在济南城里不敢出城一步。至使孔有德等人的叛军在山东烧杀抢掠,最后乘船扬长而去,投了东北建奴。也因为孔有德带着大量火器和技术兵种投降建奴,得了火炮技术,有了攻城手段,这才有后来清兵入关,并统一全中国之事。
因为朱大典在山东表现得实在太恶劣,朝廷就将他闲置了一段时间。凤阳事变之后,凤阳总督出缺,崇祯皇帝无人可用,就想起了朱大典这个老人,就将他调过来收拾残局。
可没想到这家伙实在太贪,这次起复,又狠狠地捞了一票,大发了一笔。
而且,凤阳乃是中原和江南的门户,正好位于对河南用兵的第一线。可在剿灭农民军的战事中,这个朱总督吃了几场败仗之后,又学起了以前在山东时的模样,龟缩在凤阳不肯动弹。
这下,崇祯皇帝对他是彻底绝望了,就让马士英顶替了他的位置,让朱大典滚回浙江去养老。
马士英果然是个人物,来凤阳之后,不但将境内的贼军残余扫荡一空,还将流民安置得妥当。如此,马士英就算是入了皇帝眼,又让他兼领庐州,做了凤庐总督。再后来,因为政绩卓越,又有拥戴之功,南明时,马士英更是做了弘光帝的内阁首辅。
话又说回朱大典身上,这位老先生实在太贪,做了这么多年大官,倒是积下了百万身家,加上又是个庸碌之才,官声非常不好。不过,他回到浙江养老之后多年,清兵南下时,朱大典却散尽家产招募勇士守城。最后,不但他和子孙战死在沙场上,就连家中女眷也都自焚殉节而死。
单就这一点而言,无论这个朱大人以前是如何不堪,却也当得起“英雄”二字。
……
笑毕,卢象升一挥手:“也罢,你就不用去凤阳了。反正你来我正要抓紧剿灭所有贼军残部,大约尚需一年光景。你先带兵回宁乡,将流民安置妥当。再将部队补齐了,再率军入豫与我汇合好了。”
“是,孙元谨遵都督师之命。”孙元站起身来,一作揖正要离去。
“太初你等等,杨知州府库中二万两银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卢象升叫住孙元,微微皱起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