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页(1 / 2)

国士[校对版] 衣山尽 2275 字 10小时前

这些年,阁老也是不易啊!

立即就有人道:“恩相,现在是否该上书朝廷,讨论蓟辽总督人选?”

“不,不急。”杨嗣昌用手指敲了敲几上那张方子,淡淡道:“单凭这张方子,并不能说明什么,还需拿他其他证据。对了,明日就是筵讲……却是个好机会。先搬倒刘宇亮,刘宇亮一倒,孙元的问题也不成其为问题……先刘后孙,顺序不能乱,今夜乃是某在西苑内阁值房值守,带个信过去,说某想同曹化淳见个面。”

说不急却是假话,杨嗣昌突然有种奇怪的预感,张献忠再反谷城的事情只怕要糟糕。说不定房县现在已经陷落了,说不定八百里加急已经在路上,不日就要送到京城。到时候,迎接自己的也不知道有多少风刀霜剑。

必须在前线消息传到京城以前,解决掉蓟辽总督和宣府总兵人选问题。

……

所谓筵讲,就是由内阁和翰林院派人给天子讲课。

能够出席这种场合的,除了内阁的几大学士,就是翰林院的编修和编纂。内阁大学士已是宰辅,而翰林院的编修和编纂又有一个外号“储相”,将来可是要进内阁的。

所以说,筵讲名义上上大学士给天子讲课,实际上却是国君和宰相之间的一次交流。

参加筵讲对于文官来说,可是一件莫大的荣耀。

内阁六老都来了,外带两个翰林院的学士,另外司礼监的几大秉笔也都出席。司礼监的秉笔们都是内书堂出身,真说起文化素养并不比翰林院和内阁的人低多少。因为司礼监说穿了就是皇帝的秘书机关,若是学养不够,又如何能代天子批红决策?

一进厅堂里,杨嗣昌就看到曹化淳朝他看了一眼,嘴角微微上翘,带着一丝笑意。

他自然知道这个曹公公在向自己示意,一切都已经布置妥当了。心下不禁一松,就潇洒地坐在一边,坐看云起云落。

今日主讲的温体仁,这人虽然在官场中风评不好,可学问却是极为了得。

第0614章 变故

不片刻,崇祯皇帝就进来了,众人忙上前行礼,三呼万岁之后,各归本座。

崇祯皇帝这几日看起来气色非常不错,苍白的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红润。

如今建奴已经北归,京畿、山东、河北三地的地方官正在安置流民,赈济百姓。前番一场暴雨之后,久旱的土地得到滋润,京城附近的麦子长势不错。

而且,南方的贼人在这两年之内还算安静。即便张献忠再反谷城,可在杨嗣昌的刻意淡化下,崇祯皇帝也不在没放在心上。

或许在皇帝心目中,这不过是一场普通的叛乱,也不用特别在意,熊文灿和左良玉他们自己就能处理。毕竟,张贼手下的人马实在太少,不过几千而已,又没有地盘,能有什么作为?湖北的左良玉手下可是有十多万人马的。

十面张网之法实是良策,用来剿灭叛乱最合适不过。

就算事情坏得不能再坏,或许说左良玉拿张贼不下,让他逃了,朕还有孙元的宁乡军。实在不成,调这员虎将过去就是了。

自从在阅兵式看到宁乡军队的军威之后,不知道怎么的,崇祯这阵子只感觉从来没有过的塌实,对于自己手下的军队,又恢复了信心。

说来也怪,他身上也不瘙痒了。

温体仁先是讲了一段《毛诗》,接着,就开始说《大学》中生财有大道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