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页(2 / 2)

国士[校对版] 衣山尽 2468 字 18小时前

阮大铖此举算是为孙元减除了后顾之忧,据孙元所知,南京作为大明朝的首都,城中有好几个大型的官仓,里面的粮食、被服堆积如山。毕竟是富庶的江南地区,物资极为丰富。比如仓里的粮食和被服,因为放了许多年,虫蛀鼠咬,每年浪费的物资都是一个海量的数字。正因为靠着明朝这座老京城如山的物质,后来弘光朝才能在南京立足,不至于如北京政府那样因为财政破产而倒闭。

“如此就好,如此就好。”孙元心中大快:“如此,我军倒是可以节省许多工夫了。”这个时候,如果阮大铖直接扔三十万两白银给自己,让他自去市场上购买物资,也不知道要花多少天才能将军用物资凑够。

救兵如救火不是一句空话,封建时代,因为交通和通讯落后,组织一场大战役,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筹备物资和征用民夫上面。正因为如此,一场大战役,打上一年半载也是常事。

阮大铖:“太初,你将所需要的粮秣写个单子给某。”

“好。”孙元也不废话,当下提起笔在纸上写了一个长长的清单。

看到孙元的一手好字,阮大铖倒有些意外,心道:这个武夫要起东西来倒是不客气,可这手字,却比好多进士还写得漂亮,倒是个人物,某倒是没有看错人。

写完之后,孙元突然心中一动,自己先前光顾着要钱。可这些钱大多是要在战争中消耗掉的,实际落到手上却没有多少,如此也未免太便宜阮大铖和马士英他们了。

就放下笔,笑道:“阮大人,这打仗难免死人,士卒阵亡之后,也需要抚恤。”

“可是嫌三十万两白银的军饷不够?”阮大铖心中不快。

“不,够了。”孙元道:“孙某的意思是,阵亡的将士的抚恤并只是钱。还有,有功的将士也需要提拔。能不能让兵部在给孙某几十张告身,也好升赏为国出力的将士。”

阮大铖有些恼火,心道:“这个孙太初,简直就是个奸商,只要你有求于他,他咬住了就不会松口。”

不过,现在自己有求于他,却不得不点头。

当下不为人知地低哼一声,道:“至于告身一事,阮某现在无官无职,怕是没办法答应太初。这样,我可以再给马总督去一封信,提提此事。”

“如此就多谢阮大人了。”孙元大喜,忙又提起笔写了份清单递给阮大铖。宁乡军现在的规模越来越大,可按照朝廷的规定,一个小军镇的编制总归有限。大量军官没有能够得到朝廷正式任命,确实是有点打击积极性。现在,正好借机会让南京兵部给些编制。

二人又说了几句话,孙元这才满意地告辞而去。

等到孙元前脚走出船舱,后脚就有一个文士模样的人从里舱走了出来。此人大约四十出头,看起来破为儒雅,气魄也大,一看就是个有身份之人。

阮大铖:“龙友你刚才已经看到这个孙太初了,如何?”说着,就将手头的两分清单递给那个中年文士。

那叫龙友的中年人接过两份清单只看了一眼,就满面的恼怒,唾了一口骂道:“兵痞!”

阮大铖只淡淡一笑:“孙太初索要军饷粮秣一事,某和瑶草兄早已经预料到了,我就替他做主答应了。不过,他又要空白告身,此事关系甚大。你是瑶草的妻弟,如今又在马总督军中参赞军务,还得你来定夺。”

没错,这个叫龙文的人正是马士英的妻弟,前永嘉知县杨文骢,表字龙文。

他是贵州人,和马士英乃是老乡。乃是黔中大名士,万历四十七年举人。可惜后来在科举场上运气却极为不好,一脸考了六次会试,平白耗费了十多年光景,却还是没能考中进士。

实在没办法了,只能靠着姐夫马士英的关系以举人身份进入官场。因为不是正经出身,他在官场上颇受人鄙视,前一阵子被言官弹劾,刚丢了永嘉知县一职,心情正恶劣。

听到阮大铖问,立即愤怒地将两张清单拍在几上:“他要钱,咱们给他就是。可这个混账东西却要官。阮集之,你看看,他都狮子大张口了。游击将军告身两份、守备六名、操守十人、防守三十人。若都答应了,他史宪之还不像被踩了尾巴的猫跳起来。马总督那边,对兵部也不好解释,弄不好还要同史宪之起冲突,兵部尚书和兵部左侍郎不睦,传出去,让世人怎么看?这等无礼的要求,是断断不能答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