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实际上,明朝这个庞大帝国的基础乃是地方缙绅的胥吏。
当年孙元读汉朝历史的人时候读到,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靠的是他当年在沛县的那群做小吏的老哥们。经过多年大战,得了天下,这些小吏们摇身一变成为大汉帝国的重臣。他心中还是奇怪,一群小吏能够有什么本事,竟然能够支撑起一个大帝国。
现在一想,其实,若论起熟悉地方民情,懂得政治是何物,这些胥吏们比朝中衮衮诸公却是要强上许多。
能够治好一个县城,治理一个国家也没有任何问题。特别是在组织结构简单,社会阶级扁平化的古代。
“做得不错。”孙元不禁朝郝小仁点了点头:“某以后会向朝廷上书,如果还有朝廷的话,保荐你出任泰州知州。”
说着话,他冷笑一声:“我知道,朝廷有个规矩,非进士不得为官。不过,某人现在是惟才是举,可不会听别人废话。”
“多谢将军,多谢将军。”郝肖仁喜极而泣,就要跪下去。
孙元:“无需如此,某看重的是你治理民政的手段和本事。将士们厮杀了一天,你马上下去安排酒食,犒赏有功将士。对了,新鲜的蔬菜得多准备些。”
天黑的时候,满城都是酒菜的香味和将士们的欢笑声。
战场还没有打扫完毕,刘春这一败丢下的溃军实在太多,据说汤问行追击敌军都快深入到扬州境内了。
到此刻,宁乡军已经俘虏了将近三万山东兵,到明日这个数字还会更多。
如今,俘虏们都已经集中在城外的大营里,正派着队领取新烤制的煎饼、大葱和稀饭。
这些人马都是刘泽清从山东裹胁南下的人口,以青壮居多,孙元打算将他们都安置在泰州、泰兴和靖江三地,作为扬州镇直辖的军户。
对于他们,孙元也没有任何担心。礼崩乐坏的乱世,都是逃难求活的山东人,他们对刘总兵官可没有任何忠诚可言。况且,孙元在战后已经传令各军,这一战只是人民内部矛盾,宁乡军和山东军并不是敌我关系。这些俘虏只要放下兵器,都是我大明的子民,必须善待。
俘虏们离家千里来江淮求生,在刘总兵手下是干活吃饭,在孙总兵手下也是干活吃饭,而且,孙总兵这里好象吃得还好些,就都乐意地留下了。
这次刘泽清南下劫掠江淮海收获不小,如今小小地便宜了孙元。部队所缴获的兵器、甲杖堆积成山,数也数不过来。
这一仗孙元打得糊涂,他本来想全歼高杰军前锋李成栋部,结果来的全是刘春。
这事怎么看都有些叫人费解,李成栋究竟去哪里了?
刘春来泰州又是什么目的?
很快,侦缉厂的情报送过来,孙元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当初李自成大军进山西之后,高杰自知不敌,也知道李自成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就带着部队裹胁人口从山西、河南一路南下。沿途,高杰的军队比任何一支军队的军纪都更坏,“大肆劫掠”、“多杀掠”、“杀人则积尸盈野,淫污则辱及幼女”。
从贫瘠的西北一下子到了扬州这个花花世界之后,这里的繁华耀花了他的眼睛。于是,高杰就将目光盯在扬州城上,想乘新君未立,朝廷一片混乱之时,先将这座南方最富庶的城市抢到手里,来个既成事实。等到朝廷创建以后,别人要想让他将吃在嘴里的肉吐出来,没有任何可能。
天下财富半聚江南,江南财富大半出自扬州。一旦自己做了扬州的主人,将来无论谁做皇帝,都要看他高某人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