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页(1 / 2)

国士[校对版] 衣山尽 2450 字 10小时前

此刻被他热情的双手用力抓住,一时间却抽不出来。况且,高杰这人虽然凶暴,可却是个抹不开面子的人,说到底,他的头脑相对起这个乱世的其他出身农民军的将领而言还是要单纯得多。

否则当年别的农民军首领受了招安之后,遇到剿寇的时候都慢慢吞吞,一心保存实力。等到恢复力量之后,因为受不了朝廷的约束,又反了。倒是高杰受招安之后,就真将自己当成大明朝的军官。每战必冲锋在前,对孙传庭也是言听计从。

许定国所谓的投降建奴的传言也不过是传言罢了,毕竟他也是大明朝的河南总兵,且对自己如何热情,高杰一时间也不好意思动手了。

“许总兵……”高杰缓缓问。

“兴平伯啊,英吾兄啊!”许定国一副自责的模样:“我知道你还在怪我当初不去归德之事,我也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有,都不能取得你的谅解。老哥我在这里向你赔罪了,我知道史阁部这次经略河南之举意义重大,朝廷上下衮衮诸公都看着呢!不过,以秦军的勇猛平定河南当不在话下。我河南兵新建,老哥我又没有什么才具,这兵也练得不象样。这样好了,今后,老哥我就以英吾兄马首是瞻。”

正说着话,许定国那群手下也过来了。

许定国扭头对手下一通大骂:“你们这群混账,见了兴平伯还不下马拜见。娘的,你们以前不是成日在老子面前说早就盼着见到大名鼎鼎的高英吾,现在也是你等造化,终于见到人了。”

战马上的河南骑兵同时跃下来,许定国这个时候突然做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动作,他带着手下扑通一声跪在高杰马前,磕了一个头,高声叫道:“我等见过兴平伯!”

如此大礼,即便是狂傲的高杰也经受不住,连忙跳下马一把将许定国扶起,道:“许总兵,何须如此,何须如此啊!”

高杰乃是大明朝的兴平伯,一镇之总兵官,地位是高过许定国,可也没高过多少。许定国是河南总兵,乱世之中弘光天子一向倚重武官,将来这个许定国未必没有开府建牙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可能。

今日许定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对自己如此恭敬,行的是属下之礼,叫高杰心花怒放。

高杰是普通农民军出身,最好面子。既然许定国如此上道,他胸中的那一口杀气也渐渐平息下去。

当下就同许定国手挽手,亲热地攀谈起来。

老木头在后面看得心中大急,心道:侯爷传来的信上已经肯定这个许定国投了鞑子,他今日对高杰如此恭敬,底下不知道又要搞什么阴谋诡计。可笑这高杰愚蠢透顶,竟然被这拙劣的表演给蒙蔽了。只可惜我实在是拿不到许定国投降建奴的证据,现在说什么高杰也不回相信的……这……可如何是好呀?

他心中一阵急躁,几乎忍不住要冲上去,挥舞金瓜给许定国脑袋上狠狠一击。

可就在这个时候,侦缉厂梁满仓当初送自己离开扬州镇的那些话又浮上心头:你是情报员,假如能够顺利地打入敌人内部,你就是我扬州镇最可宝贵的财富。你的任务是将有价值的情报安全地送回家来,记住,保全自己才是最要紧的。情报员不是刺客,不是死士,不需要你们冲锋陷阵。在没有接到上级命令之前,诸如刺杀一类的事情绝对不允许发生。

想到这里,老木头只得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

正当高杰和许定国亲热地说话时,后面的越其杰和陈潜夫跟了上来。

当着二人的面,高杰更不可能动手了。

第0911章 大比之期

弘光元年二月初九日,对于苟安在东南半壁江山的读书人,尤其是有举人功名的读书人来说,是一个大日子。

就在这一天,朝廷开恩科,在南京举行会试,选拔人才充实进重建的大明朝朝廷各级衙门。

其实,如今的弘光政权已经官满为患了。民间有一句话说得正是这事:“都督多似狗,职方满街走,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

都督就不说了,所谓职方就是指朝廷部员中司一级的郎中,相公则是指执掌国政的内阁次辅马士英。

自从弘光登基以来,南京的小朝廷算是重建了。刚开始的时候,弘光政权是建立在南京六部的基础上。党争之后,东林遭到清洗,换了一茬人马,又重建了一遍,朝政总算是走上了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