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页(1 / 2)

国士[校对版] 衣山尽 2866 字 9小时前

他是满清所封的王爵,虽然说“智顺”二字带有侮辱性质,可好歹也是王公贵族,和阿济各平级。两人平日见面,都是坐着说话的。

“腾!”突然间,阿济格一脚踢出去,将那把椅子踢翻,一脸凶煞之气地喝道:“你站着说话。好个尚可喜,你不来,某人正要叫人去寻你的晦气!”

阿济格为人卤莽冲动,就是个没脑子的,可像今天这般不留情面,尚可喜还是第一次碰到。面色顿时一变,然后又强自忍耐了,赔笑着问:“英亲王此话何意,却不知道我又做错了什么?”

“做错了什么,嘎嘎!”阿济格依旧大马金刀地站在那里,握着刀柄的右手手背因为用力,血管和青筋根根突起:“尚可喜,我问你,假如大胜关一战关宁军随某一起出征,而不是在牛首山一带布防,我军会在宁乡军的偷袭下一溃如注?或者,有关宁军在,某不等宁乡军援军到,早就拿下郑森小儿的人头了。就是你,就是你……”

满屋都是阿济格咬牙切齿的声音:“就是因为我听信了你的谣言,将吴三桂闲置不用,这才遭至如此惨败。多少建州勇士就这么平白死在战场上,这笔血债,这笔血债……你说,我应不应该记在你的头上?此战败无可败,南京是别上拿下的,说不定三路灭明的大局也要因此而破灭,你叫某以后如何面队多尔衮,如何面对多铎。你说,我是不是应该砍下你的脑袋,震慑全军?”

说话中,手中的弯刀抽出了一截,雪亮的刀光伴随着杀气扑面而来,屋中的温度骤然下降,让尚可喜无法呼吸。

尚可喜什么人,他这辈子什么样的风浪没有遇到过,对付眼前这个莽夫还是得心应手的。

也不惊恐,反仰天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笑,直笑得屋中回音阵阵,半天也停不下来。

“住口!”阿济格暴喝一声:“你笑个球!”

“英亲王啊英亲王,此事只怕未必如你想象的那样。”尚可喜好整以暇地说道:“此战我军虽败,可你不是逃出生天了?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依我看来,那日若是吴三桂在大胜关,只怕你的脑袋此刻已经悬在大胜关城头了。”

“胡说八道,别当我是三岁小儿,说什么吴三桂要降弘光。如今我大清如日方中,正要混同一宇。他姓吴的天大富贵不要,怎么可能上弘光那条将沉破船,这不合常理。”阿济格冷笑:“智顺王,我知道你嫉妒吴三桂,觊觎他手上的关宁军,这才在我明前胡说吴三桂有二心。你们两条狗互掐,要闹个你死我活,老子不在意,也不想管。可坏了我的大事,却是容你不得。”

这一通呵斥一声比一声高,就好象已经点燃的火药桶,也许下一刻就会爆发。

尚可喜背心有寒毛竖了起来。

第1153章 巧舌

尚可喜又开始大笑。

阿济格:“住口,再笑,我砍了你。”

尚可喜一拱手:“英亲王,你这话我就不敢苟同了。首先,且不说吴三桂是不是有反心,单说‘如今我大清如日方中,正要混同一宇。他姓吴的天大富贵不要,怎么可能上弘光那条将沉破船,这不合常理’这一句就不对。没错,我大清朝先前是统一了北方,明朝看起来可谓是摇摇欲坠。可是就我看来,北方诸省已然残破,十年就有九年荒,遍地流民贼寇,明朝以前每年都要拿出大笔银子用于镇抚地方。如今,没有北方这个包袱,弘光的日子可笔崇祯好过多了。”

“而且,江南一地人多地广,百姓富庶,天下财富的七成出于此地,我大清朝之所以南征,不就是要夺这片膏腴之地吗?”

“没有包袱,国家有富,弘光要想守住半壁江山,至少钱粮上是够用的。”尚可喜摆了摆手,示意已经陷入狂暴中的阿济格稍安勿躁,继续侃侃言道:“有钱有粮,要想守住江南,还得有兵。至于军队,客观地说,宁乡军很强,当年济南之战的时候,咱们不就吃了一场败仗。岳托、鳌拜、阿山就不死在手头。我有种不好的感觉,江北那边多铎要想解决孙元,只怕不是那么容易。有孙元的战绩在,吴三桂有动摇之心,也不奇怪。”

阿济格冷笑:“巧舌如簧,你就继续蒙我吧,也要某相信才行。”

“不是蒙,是确实。”尚可喜肯定地说。

“确实,可有证据?”阿济格继续冷笑。

“英亲王,据我所知道。那日大胜关之战,等到宁乡军从背后杀来之时,我军已经支撑不住了。按说,牛首先山距离大胜关战场也没有几步路,别说是深受我大清隆恩的吴三桂,换成任何一个带兵大将,见你这边吃紧,必然会出兵救援。关宁军兵多将广,一旦加入战场,虽说不能击溃宁乡军,但维持住战局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只要咬牙杠到天黑,这一仗,我大清同明军只能算是不分胜负。如此,英亲王你也不至于将手头的兵马丢个精光,以至到了近乎山穷水尽的地步。而且,如果关宁军能够顶着宁乡军,以亲王你的勇武和建州大兵的剽悍,未必不能反败为胜,对此,我是坚信的。”

“可是,可是就因为吴三桂,却将这个可能彻底扼杀了,一箭不发全身而退,眼睁睁看着我大清军崩溃而不顾。英亲王,你还说他没有二心吗?”说到这里,尚可喜语气激扬起来:“亲王你要证据,我可以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