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功也对自己这个名义上的舅子道:“懋先,如果能够拖得那黄得功几日,你就是我闯营的大恩人,咱们军中上万人马,全天下几百万闯军弟兄都记得你的情谊。”
刘懋先还是不住摇头,余祥在起身来,走到他身边,耳语道:“刘懋先,你可想清楚了。将来闯营在整编之后肯定会入川征讨张献忠,既然你于高一功有这样的关系,肯定会作为我宁乡军的代表监军。这可是一支十万人马的大军,君侯手头正缺人才,将来少不你的好处。说不好,四川的布政使司衙门中有你的名字。”
刘懋先本就是个热中功名利禄之人,否则当初也不会抹了脸去参加闯军举办的科举考试。当下,心中大动:是啊,大丈夫不当五鼎食,便当五鼎烹,拼了!
就一拱手:“经历,小生愿往。”
实际上,乱了十年,在这山呼海啸的民族大劫难中活下来的人。要么是运气极好,要么就是有几分本事的野心家和冒险家。
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人尖子。
这一天晚上,整个闯营都在收拾行装,到第二天中午也没整理完毕。余祥和高一功就急了,下令部队只带三日干粮,其他东西都扔了,到午后这才匆忙出发。
同时,刘懋先也带着余祥的信和高一功的信件离开山区,去枝江城同黄得功见面。
轻装之后,毕竟有着流动作战的传统,闯军的动作极快,当天下去就翻过了荆门山。第二天中午就走到西陵峡,对面就是长江渡口南津口。
第1427章 不准
不得不说,侦缉厂的工作干得不坏。这些年,他们早已经将庐凤军渗透成了筛子。毕竟都是江北四镇的兵马,大家同居一地,呼吸相闻,要想潜伏进去几个人自然没任何问题。
在庐凤军的下层军官中,很有一批人对孙元异常崇拜。当然,中上层将领,侦缉厂还是没有办法的。
南津口驻有三百庐凤军,这里地势平坦,长江从三峡奔流而出之后,水面突然变宽,也缓了下来,正好适合大部队渡河。
但因为正好处于山区和平原结合部,根本就不需要放多少兵马,只需将口子一卡,纵有千军万马也过不来。在之前,黄得功就依托长江在枝江、长阳、夷陵州三地设了一个大口袋,将闯军装在其中。为了防备闯军北蹿,他早早地就将江边的渔船收缴一空。如此一来,闯军要想突围,只能向西南,而西南方乃是施州卫,云贵高原的穷山恶水。闯军走那边根本得不到任何补充,只需几日自己就先散了。
在这一片时空中,因为历史已经发生改变,就目前的态势而言,闯军很有可能变成第二个石达开。
闯军到了江边,没有船只,好办,叫对面送过来就是。
率领那三百庐凤军的是一个姓洪的千户,他是永城之战后加入黄得功部的。其实,在之前他已经是宁乡军的士兵了,马士英就手头兵马整编进庐凤军时,索性就潜伏过去了。
这么多年过去,他也从一个普通士兵熬成了千户军官。此刻终于有了回老部队,洪千户异常激动。当下,就带着士兵驾了先前收缴的五十余条各色大小船只过来迎接。只花了两日工夫,就将余祥和一万多闯军士兵接了过去。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洪千户带着部队走在前头,一路赚开白虎关、金竹坪、亭子山等三个关口,拿下了常坪堡。
眼前是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一片坦途。
众人看到那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都同声欢呼。
至此,部队已经过将三天,随时携带的粮草已经吃尽,已经有不少士卒饿毙在这急行军的路上。与此同时,刘芳亮的断后的部队才开始过江。他所率的一千士卒都是青壮,走起路来也快,想必用不了两天就能追上来。
这个时候,黄得功才醒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