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现在的几乎人人身上带伤,疲劳得连一根手指都不想动。
消灭镇海军固然是一件大喜事,可这样的喜事再来一次,我大清朝的兵马还能剩多少?就算再次获胜,我大清的积累也将消耗干净,也将从一场胜利走向另外一场合胜利,最后在胜利中消耗干净,亡国灭种。
这就是小国寡民的悲哀,是的,建州虽然称雄天下几十年,但就算在最顶峰时期可用之兵也不过七八万人。如今,这七八万人只剩五千。
本以为靠着无边的杀戮,靠着一场大胜就能够震慑宁乡军,将孙元吓破胆吓回江北去。
如此,建州可得一段时期喘息之机。靠着豪格,靠着我们这位英明神武不逊于皇太极的一代英主,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未必不能让建州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可是,这个孙元竟然不退,挟千万铁军恶狠狠扑来,连一口喘气的机会也不给我们。
这个时候,正蓝旗将士突然想起,宁乡军才是汉人真正的精锐,相比之下,镇海军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这些年,死在孙元手下的建州军实在太多了,可以说,我建州是被孙元一人打败的。
宁乡军,就是汉人的天下第一军。
建州,我们的建州这是要去想何方啊?
豪格呆呆地看着帐篷外面的夕阳,看着青天白云:老天爷啊,你还是不愿意眷顾我豪格吗?
……
在帐外,一队士兵正步履艰难地在大营中巡逻。
破烂的旌旗在风中依旧猎猎飞扬,但大家却已经累得东倒西歪,再没有一丝力气了。
第1453章 再立新功周仲英
密云。
周仲英心中非常不痛快。
心中嘀咕:我怎么碰上郝肖仁这个小人了,没得晦气。
事情是这样,作为军调处的三位长官之一,周仲英这一回也随着小公爷出征。
军调处个主要官员各司其职,兴泰负责建州兵的招降、分化、瓦解、安置工作,这一回因为曹国公身边缺人,就被提拔过去做了君侯的侍卫长。毕竟,兴泰这蛮子武艺实在太高强了,又立下大功,获得了国公爷的信任;俞亮负责军事,此番被调到了小公爷孙太经身边做侍卫。如此一来,整个军调处的工作都压在周仲英的肩膀上。
周仲英是一个勇于任事之人,这两年以来,因为经历过扬州大战,立下大功,整个人的胆气也变得壮起来。心中顿生豪气,或者说野心,有心在北京之战中有所作为。
正因为如此,他这阵子就在心中琢磨,看能不能再立些功劳。他已经看得明白,军调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对付建奴。如今建奴已经整个儿地被围困在京城里,那是秋后的蚱蜢蹦达不了几天。一旦建奴被彻底剿灭,军调处这个机构必然裁撤。
国公爷的心思周仲英看得明白,他老人家对于钱粮看得极紧,非常节约,每次议论扬州镇事务的时候,最喜欢说的一个词就是“精兵简政”,到如今,宁乡军也就三四万规模。如果换成其他军镇,有君侯这样的实力,只怕队伍早膨胀到十万之巨了。
建奴一旦被彻底剿灭,军调处也没有存在的价值,衙门里的相干人等也会分流。如此,自己将来何去何从就不得不让他忧虑了。
俞亮和兴泰自不用担心。俞亮乃是将门之后,武艺高强,又懂得带兵。一旦到了那时,绝对会成为人人争抢的香饽饽,在以前温健全就在君侯那里讨要过这个人。温老三说,他以前在边军的时候不过是一个普通军官,这些年部队规模大了,带起兵来渐渐有些吃力,请军镇派些得用的干部过去。孙元想了想,说现在马上就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现在再做人事调动不太合适,一切都北伐之战之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