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5页(1 / 2)

国士[校对版] 衣山尽 2359 字 9小时前

就在远处的一出土台上,刘春看着朝前涌去的木车,面上也同样露出冷笑。只不过,他的嘲讽是对秦军而去的:“翻山鹞子刚才闹出这么大动静,又是长弓手,又是督战队的,结果还是被人给打回来了。偏偏前几日还在大家面前吹嘘他秦军乃是这一路兵马的精锐,嘿嘿,依我看来,也不怎么样嘛!若说起城市攻防战,又有谁比得上我刘春。今日,且让高杰那厮看看什么我山东军的手段。”

旁边,他的首席智囊郝肖仁面上的肥肉都笑得堆成一团了:“确实如此,淮安之战打了一个多月,就算再外行的人看也看会了。反正今天也就是一个试探,试着攻一攻北京。看看建奴的虚实,检验一下攻城器械的效果如何。要不,把刚制成的云梯也放过去,看好不好使?”

刘春点了点头,朝后面一挥手。

土台下面,立即就有士卒大吼一声,一百多个山东军士兵同时用力,一台云梯摇摇晃晃地朝前移动。渐渐地,越来越快,最后终于赶上了那十几台木车,跟在后面。

北京城头的建奴显然是受到了刚才击秦军,烧毁了高杰的攻城器械,士气大振。城头的大炮开始轰鸣了。

实际上,这些大炮本是天启年就已经铸造完毕,安在上面的。实际上,当初的明军的火器装备率已经非常高了。只可惜工部制造的热兵器质量实在糟糕,很多东西用不了连次就会炸膛,变成自杀利器。所以,那些火枪火炮在野战部队就纯粹变成了样子货?

而且,如大炮这种战争之神,真用于野战,又一整套战术与之配合。老实说,明军的炮兵战术也仅仅停留于将炮弹射出去的程度,至于战果如何,就不是炮兵应该操心的。

再加上因为害怕炸膛,大明朝工部在制造大炮的时候一味地加粗炮管,使用熟铜,这使得火炮异常沉重,移动不便,也没办法带上战场,只能留在城墙上的固定炮位上用来守城。

这玩意儿放在城墙上效果倒是非常不错的,想当年奴尔哈赤就是被固定大炮给轰死的。

北京城上的大炮威力虽然比不上红衣大炮,但用来对付攻城士卒也算游刃有余,先前建奴只不过动用了两门大炮,秦军就被他们轰得有些狼狈。

天启年间的大炮一响,从这里看过去,可以明显地见着推拉着木车和云梯的山东军士兵一乱,所有的人都禁不住同时抬头朝天上看去。

两颗实心炮弹从天上划过,噗嗤一声落在地上,弹了几记,势尽而停。这两颗炮弹不但没有击中山东军士兵,还偏出去了五十来步。

这个误差实在太大,山东军在经过孙元的提携之后,部队中也装备不少火器,没吃过羊肉还看过羊跑,自然知道城上的建奴在操炮上是个外行。都忍不住哈一声笑起来,攻城器械继续摇晃着朝前缓慢而不可阻挡地挪动。

城上的清军更奴,更是发了性一般将炮弹不住射下来,可惜大多落了空,反将地上砸出不少深浅不一的坑凼。

见敌人实在不堪,这下山东军士兵更是放松,走得更快了。

相比之下,城上的敌人乱成一团,即便隔了这么远,依旧能够隐约听到上面的喧哗声。

刘春哧一声,又叹道:“建奴不堪得紧啊,想当初在淮安的时候,准塔部是何等精锐的所在!我多少山东豪杰,都战死在沙场之上。可惜啊,准塔病亡,余部又被方惟全歼,某再没有机会同全盛时期的满州八旗一较高下。”

“哪里有盼着敌人强大的道理。”郝肖仁将单筒千里望举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前面,一边看,一边说。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间,城墙上发出轰隆一声响。接着就有大团白烟扩散开了,烟雾中,建奴惊慌地乱跑着。

“怎么了?”刘春一惊,急问。

郝大人:“炸膛了?”

刘春愕然:“炸膛了……怎么可能?”一边说话,一边将望远镜凑到眼前。

“是啊,就是炸膛了,估计是装药过多。”郝肖仁又好气又好笑:“建奴和明军打炮的时候可不像宁乡军和山东军那么讲究,要先计算好药量,还要计算弹道。怎么打,全凭炮手的经验。可建奴不是一直号称以弓马称雄于世吗,打炮他们是不成的,赶鸭子上架,不出鬼才怪。”

而且,以前的人们害怕大炮炸膛,多使用熟铜做炮管。因为熟铜性软,膨胀系数大,装药就算过量,也最多让大炮变形,而不至于炸开伤人。也因为炮管变形膨胀,如此一来,该如何装药,装多少药就变得扑朔迷离,更是不好琢磨了。如此,出的事故更多。

说话间,城头的硝烟渐渐散尽,从千里望中看过去。就看到一门大炮的炮管已经弯曲成弓,旁边躺着好几个敌人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