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页(2 / 2)

神工[校对版] 任怨 2457 字 19小时前

“照片当天晚上就发给了美蓓亚,他们用了两天时间打造了同样的陀螺。”负责外事联络的年轻人飞快的回答了老人的问题。

“结果如何?”不光是那个白发老人,其他人也很关心复制的结果。

“东西就在这里。”年轻人打开了一个桌上的盒子,露出了里面的高精密陀螺,送到了老人面前。有心想说些什么,但却欲言又止。

“说吧!”老人看到了他的犹豫,闭上了眼睛,静静的等着。

“美蓓亚的加工时间太短,这个陀螺,只能转十分钟。”年轻人不再犹豫,飞快地说道:“他们说了,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精心打磨,保证能够达到二十分钟以上。”

陀螺最难的是设计和选材上,对方已经提前做完了这些,只剩下加工组装和测试,难度相当于减少了百分之八十。以美蓓亚的加工实力,有图纸的情况下,两天内能加工的最高等级也就是这个极限了。现在美蓓亚还不是二十多年后的那个美蓓亚,还不是那个创造了多项轴承记录的美蓓亚。

“5微米高精度数控已经开放给了华夏,而且我们也已经抢先得到了足够的订单,证据已经转给了欧美同行。”白发老者看着那个同样精美的精密陀螺,语气很有些不善地说道。

如果是以前,看到国家能做出这种精密陀螺,他肯定只是欢喜。可现在,却被水木大学的一个陀螺给硬生生的比下去了。这叫人情何以堪?

“可从这个陀螺看,水木大学是不是在这方面又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是所有人心中的猜测:“我们是否要重新考虑高精度加工中心的对华策略?”

……

同样的讨论,还发生在欧美几个国家,内容却都是大同小异。

更高精度的加工中心肯定还是封锁,只不过,在5微米精度的数控上,欧美日各方都已经不约而同的打开了封锁,华夏国内企业可以自由的进口。只不过,在国产机床还没有量产之前,价格却不会再降下来了。

第0045章 改论文(上)

在赵晏晏的全新设计没有做出来之前,郭泰来基本上是很清闲的。手头上唯一的工作,就是深化修改一下自己的毕业论文。

赵晏晏太着急了,或者说太想要追求完美了,这不好。

郭泰来的手工生产能力的确是能够满足她研究上的更进一步深究,但问题是,没有了那个尺寸上从大到小的变化,没有了在生产使用中积累的经验,配套的产业没有发展起来,光是手工制作,充其量也就是只能满足一个实验室的需要,没办法促成产业升级。

上次赵晏晏就卡在那个尺寸上好几天,她也不想想,从十几厘米的大小直接变成了不到两毫米,这其中直接缩小了近百倍了,还不满足?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直接就想飞,怎么不上天呢?

吐槽了一下,郭泰来也不去实验室赵晏晏面前晃,免得被抓壮丁,就窝在宿舍不紧不慢的琢磨。

控制系统升级留下的那个坐标,郭泰来大概的查了一下,是在辽省,那边应该有个陨石坑。郭泰来本来想近期就去一趟的,可是一直有事情忙碌,而且赵晏晏已经被自己的精细手工逼的往更小的方向设计陀螺仪,随时会让郭泰来干活,她是绝不会允许郭泰来随随便便的离开一段时间找不到人的。只能等赵晏晏毕业之后再考虑。

宿舍的几个人已经知道了郭泰来毕业后的去向,对于郭泰来能够被特招保研,大家也都替他高兴。特别是二哥,他毕业后直博,郭泰来保研读博,还能和他在学校里待几年。

老三刘阳是京城人,家里已经给找好了单位,毕业就去工作。老四虽然不是本地人,但也提前打好了招呼留在京城。都在京城,时不时也能见面。只有老大毕业直接去斯坦福,以后可能会留在美国。

现在还不是分别的时候,大家还不会伤感。特别是郭泰来是额外特招保研,不占用系里的名额,也没人会因此而不满,有些同学有小小的嫉妒,那也没办法,谁让他自己成绩不好又没有胖子这样的手艺,那也只能自己老老实实的复习去参加考试。

至少今后五年的时间不用担心怎么安排,确切的说,应该是六年半。今年还有大半年,硕士生三年,博士生三年。如果王教授或者侯院士满意的话,到哪个博士后工作站参加工作也不是不可能。差不多了就回学校任教或者科研,水到渠成的事情。